揭秘|广东有哪些压箱底的稀世珍宝?带你一起看一看!

南方+ 记者 2016-12-16 17:06

12月16日,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承办、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展览位于三楼展厅一。

2012年10月,国务院启动对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认定和登记工程,俗称“国宝大调查”,而广东省文物普查工作也自2012年12月起全面展开。

旧石器时代砍砸器。

晚白垩纪圆形恐龙蛋化石。

经各方努力,历时四年,全省4000多名普查工作者,摸查了403家国有单位的文物收藏情况,记录了82万多件/套文物(藏品)信息,既摸查了全省的文物家底,又规范了文物登记管理制度,从而保障了文物的安全,方便其使用与研究。“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是对此次普查工作的一个总结,为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1917年孙中山题赠秦竹裴“博爱”横幅。

1994年深圳市红岭南路《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巨幅画像油画创作稿。

本次展览通过近百幅图表、330件文物,分普查历程、普查成果、文物欣赏三个部分,回放四年来广东省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片断,与大众分享其中的工作收获。

东汉青铜朱雀玄武。

十九世纪早期彩绘仕女对弈图玻璃画。

展品包括石器、陶器、青铜、玉器、瓷器、漆器、银器、织绣、珐琅器等,以品类及小主题相结合的方式组合陈列,既有对文物品类的介绍,也兼顾当前时代热点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华侨文化等广东特色历史,同时注重新发现、新价值的文物的展示,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一场清新的视觉享受。

汉兽形提梁盉。

西汉丝缕玉衣。

其中,广东省博物馆藏的战国前期异兽形铜盉,盉体奇异,鸟兽结合巧妙,存世稀少;深圳博物馆藏的三国半圆方枚佛像神兽纹铜镜,普查中,经初步研究,这枚铜镜是目前海内外博物馆藏唯一采用西王母龙虎座的早期佛像镜,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传播与汉民族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3月31日。


部分展品图片:

宋金链。

清晚期象牙雕七级佛塔。

清光绪唐绍仪“钦差议约全权大臣”银牌。

12世纪鎏金画珐琅天使铜座钟。

民国石湾窑“潘玉书制”款卞庄打虎陶摆件。

民国石湾窑黄釉刻字纹双耳盅。

民国唐绍仪“军政府南北议和全权总代表”牙质大印 。

民国象牙雕象桥。

【校对】潘俊杰

编辑 洪鑫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