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样的家风,缔造了江门鹤山这个家族的百年传奇

综合 2016-12-13 11:51

这两天,“家风”成为新闻热词。这个似乎久违的字眼,唤起了国人的深度思考。而在广东,就有一个家族起源于鹤山,百年来家风泽被后世,在香港叱咤风云,至今已出了“一门俊杰、五代富豪”——它就是李石朋家族。

2000年,李石朋铜像在鹤山一中石朋堂前揭幕,一众李氏后人出席。

列出李石朋家族的“名人榜”,名单可谓耀眼:东亚银行创办人李作元和李作联,前香港联交所主席李福兆,香港高等法院首位华人法官李福善,香港特区终审庭首席法官李国能,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李国章……

财富方面,人们喜欢将其喻为“香港的洛克菲勒家族”;政治影响力上,则把他们比作“香港的肯尼迪家族”。成就李氏家族传奇的“密码”,除了时代际遇等因素,更为关键的植根于家族的深处——对于家庭、家教、家风的极度注重。

●八字家训

作福国民 光宗耀祖

李石朋家族起源于鹤山,自李石朋始,现已传至五代,总人口近二百人,定居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地。

李石朋先生按照中国姓氏命名的传统文化,把第一代子孙以“作”字命名,寓意家族经商的艰辛,激励后辈要努力工作、艰苦创业。

随着家族生意越做越大,社会名望越来越高,李石朋意识到良好家规家训的重要性。于是,他把第二代子孙定为“福”字辈,含义为“造福乡里、造福社会”;第三代子孙为“国”字辈,含义为“报效国家,积极投身国家事业建设”;第四代子孙为“民”字辈,含义为“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关心民生”。

四代排序起来为“作、福、国、民”,既融入中国名字起名的传统文化,又勉励子孙后辈要努力成才,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乡民有用之人,寓意深远。

1941年李氏家族合影

为进一步继承发扬“作、福、国、民”的良好家风,李氏家族第三代著名人物——李福善先生(原香港特区筹委会副主任、最高法院法官),专门回乡组织召开宗亲会议,把五、六、七、八代的子孙定为“光、宗、耀、祖”字辈,从而形成了“作福国民,光宗耀祖”的八字家训。

家族故事
尊重传统 讲究礼仪

李石朋夫妇治家有道,教子有方,遵从中国传统。现在的第三、第四代子孙,大都留学外国,既有西方文化,也恪守中国传统礼仪。回到家族中入室见长辈,长辈不让坐,他们就不敢坐下来;长辈站起来,后辈也得站起来;与长辈同一桌,他们也只坐一旁,不敢僭越。

李氏家族位于鹤山古劳水乡的故居。

李石朋在遗嘱中提到:“凡有未决之事,着依中华民国法律与我围敦乡之习惯办理。”当时,他的家人、财产全在香港,而香港也有殖民地的法律,但他至死也认为中国人应按中国传统办事。他的意愿是死后安葬故土。只是由于当时乡村盗贼猖獗,地方不宁,加上交通不便,因而死后安葬在广州市白云山。

衣着饮食随便,常穿补丁袜子
李石朋一生勤奋,自奉甚俭,拼搏20多年创基立业,积聚了巨大财富。正当事业最旺盛的时候,他积劳成疾,回到香港后重病不起,在1916年7月去世。
李石朋长子李作元13岁时,便拿着一块“西贡快船”的广告牌沿着海滨走来走去招揽生意,他还帮助记账,来往文书、接洽生意,甚至做伙头。有一次,他在等候一碗粥凉了才喝,父亲教诲他说:你应该一边做工一边等,粥自己会凉的。

李作元回忆,从13岁到18岁,平均每天只能睡4小时。凭他的聪敏、精明和勤劳,很快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到19岁,父亲把生意交给他。像父亲一样,尽管后来他已成为香港名人,但起居生活简朴,衣着饮食随便,常穿补丁袜子。

财富可得可失,唯知识可伴终身
李石朋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学会英语,才能与洋人打交道,方能立足于由英国人掌控的生意圈。于是,他17岁那年主动报名入读教会学校圣若瑟书院,成为该校首批华人学生的一员。他同样如此要求自己的孩子。

为学习英语,李石朋17岁时报读香港圣若瑟书院。图为圣若瑟书院。

李石朋长子李作元重视教育后代,他常告诫子侄:你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是身外物,唯有知识可以伴你终身。财富可得可失,但受了教育是你头脑中的财富,是不会被取走的。此后李氏的第三、四代,不论男女,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不少留学欧美名校。

李家第二代子孙、香港高等法院首位华人法官李福善,毕业于英国林肯法学院。

李家第三代子孙、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李国章,系剑桥大学医学博士。

乐善好施,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
李氏家族一向乐善好施,嘉惠桑梓。1932年,李作元代表家族为支持家乡创办县立中学,捐资毫银25000元兴建石朋堂教学主楼,并在乡里创办“石朋义塾”和兴建“石朋桥”两座。抗战期间,出资100万大洋在家乡维墩举办无名氏筹赈处和贫童教养院等,对乡民进行赈济衣食。

鹤山一中的石朋堂。

改革开放以来,李氏家族后裔一如既往地支持祖国及家乡建设。1994年,李作元的儿子李福善偕同夫人和首次回乡的儿子儿媳,其侄子李国宝及其两个儿子等参加鹤山市工程剪彩奠基暨授予鹤山市荣誉市民、诚聘经济建设顾问大会。李福善获悉其祖辈捐建的鹤山一中、石朋堂需重建时,遂与李福树、李福庆、李福兆、李国宝、李国麟等捐资360万元玉成此举。此后,李福善及其家族又多次捐资支持家乡建设。

李福善捐资建设的教学楼。

●李氏家族名人榜

在香港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李氏家族人才辈出,且一代比一代拥有更多知识和财富,不少人已成为各个专业领域的翘楚。特别是第四代“福”字辈人物和第五代“国”字辈人物。可见,泽被后世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的成长、对于社会的贡献有着重要作用。

李作元、李作联兄弟: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东亚银行的创办人。
李福兆:远东证券交易所创办人,前香港联交所主席。
李福树:会计师、太平绅士,香港行政立法两局医院、东亚银行董事。
李福善:香港高等法院的首位华人法官,参与起草香港《基本法》,第一届特区行政长官参选人,香港特区大紫荆勋章获得者。
李福和:香港行政、立法两局前议员、东亚银行前主席、香港赛马会首位华人副会长。
李福逑:香港行政、立法两局前官守议员、首位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的华人。

【来源】鹤山发布、江门日报等

【整理】禾之

编辑 黎咏芝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