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家风】七品县令的这幅对联给后人带来了这些...

南粤清风  2016-11-22 18:54

梁松冈,怀集县人,一生忠心为国、勤政爱民。

晚年还乡后,梁松冈在其故居“集义堂”官厅题一对联:官勿论高,惟以爱民为最贵;厅休嫌小,但能昌族亦云佳。这样的家训流传至今。

梁松冈

忠心为国

勤政爱民

梁松冈自幼受聪明好学,书房挂有“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联,激励自己惜时勤读。

在梁松冈故居“集义堂”上写有“诗书传家,文章华国”的古训。

据《南海县志》记载:梁松冈于明朝嘉靖年间任南海县正堂,兼理署番禺、顺德。

当时正逢倭寇侵扰广东沿海,倭寇劫掠民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七品县令梁松冈不畏艰险,联合地方士绅,一边加固城墙,一边组织武装力量主动出击,多次击溃倭寇的进攻。

当地人为感念其保境安民的功劳,明末建墟时,将三江都司山南堡改名为松冈墟,即原南海区松冈镇。

乐善门

清德为本

以廉传家

梁松冈后代受家族文化影响,为官出仕者均忠心为国、勤政爱民,守廉明耻,清正廉明。

梁松冈育有六子,其中三子是举人,分别担任湖南湘潭县主薄、上海县知县等官职,其中一子梁允璋还由湘潭县知县升任贵阳府知府。

在这三个儿子的后人中,曾经产生19位举人,19位拔贡、岁贡和恩贡,100多位秀才。

到了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梁松冈的后人梁騉和侄子梁殿柏一同考中举人。

二人恪守先祖梁松冈“官勿论高,惟以爱民为最贵”的家训,以民为本,不染纤尘,守节如璧。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梁騉任职四川屏山。

当地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痛苦不堪。梁騉想尽办法接济灾民,同时上书朝廷陈述百姓疾苦,提出改革措施并请求减免当地赋税。

后因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梁騉遂上书辞职回乡。

他为官清廉,散尽官俸赈济灾民,以致辞官返乡时盘缠费短缺,民众闻讯纷纷解囊相助,始得从四川回到梓里。梁騉感念至深,详细记录各笔善款。

并题诗抒怀:“一尘不染自安贫,亦是为官本等身。我念斯民民念我,青钱个个送行频。”

与叔叔梁騉同年中举,同年出任县令,梁殿柏出任江苏江阴知县。

为官介然独立,不纳尘垢。梁殿柏对当地文教事业尤为关切,重视人才培养,倡导择优取士。

曾在县试考录时,有人用千金贿赂,他严词拒绝,不为所动。

他依据才学选拔童生陈均为冠军,受到官民的交口称赞。

他去世后,江阴县立祠祭祀,录入地方志“名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