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2016-11-20 19:38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追踪报道第三场播出,聚焦精准扶贫工作有待提升问题。武汉市农委、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现场接受问政。
1.扶贫干部在哪里
节目反映,在黄陂区蔡店街赵店村朱邵煜夫妇心目中,精准扶贫给他们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照了一次相。扶贫干部说,拍个照就能证明来过了。拍完照后,他们就走了。
汉南区邓南街新沟村的王礼富老人是通过电话,才知道自己是精准扶贫户。对方说,有什么事就打电话,大事肯定帮不起,小问题还是可以的。今年春节后,老人因患脑瘤做了开颅手术,手术费13万多元,不仅花光积蓄还欠了债。但是,这名扶贫干部只打了个电话,连人都没来过。
市治庸办督查也发现,有的扶贫干部是“走读”,根本没有驻村帮扶,有的长达10个月都没露面。
市农委副主任、扶贫办主任朱建国坦陈,短片反映的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扶贫。从检查情况来看,确实有“走读”、挂名帮扶的现象。下一步将加大暗访督查,对没有履行到位的坚决追责。
武汉大学陈铭博士认为,驻村扶贫干部最重要的是走心和自律。因为贫穷的原因各不同,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是每一名驻村扶贫干部工作的重点。
2.风湿病老人养鸡亏了
江夏区舒安乡何桥村的易学火老人今年82岁,目前只有每月18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且患有严重风湿病。被列入精准扶贫户以后,扶贫工作队给他安排养鸡项目,并送来了100只鸡。
然而,老人的日子更难了。“我一天只吃两餐,鸡一天要喂三次,马上就没吃的了。”看着扶贫工作队送来的饲料所剩无几,老人犯了愁。4个月后,由于老人缺乏养殖技术,送来的鸡苗全部死亡,老人为此还倒贴了几百元。
市扶贫办副主任石立兵说,看了短片非常心痛,这说明帮扶措施还是不够精准。老人连自己吃饭都有问题,还要去养鸡,反倒成了他的负担。
陈铭分析,这是一个因病致贫的典型案例。扶贫不仅要走心,更要用脑。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的医保措施,明确每个月为老人补多少钱,这才是帮到了实处。
3.光伏发电项目“流产”
节目曝光,治庸办暗访发现,新洲区三店街曹岗村的扶贫项目是建设光伏发电工程,但最后没搞成。该村党支部书记肖玉斋说,找了很多部门都没有明确答复,而且电力部门很不配合。
由于项目受阻,曹岗村便与武汉万兴祥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60万元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到该公司,由该公司每年回报10万元作为村脱贫资金。治庸办督查组表示,这种投资形式存在极大风险。
石立兵回应称,的确有个别扶贫项目难以落地,因此影响了脱贫效果。对于投资风险,石立兵说,为了防范风险,要求乡镇街监管部门介入,确保资金安全。
陈铭点评认为,精准扶贫工作正处在攻坚阶段,问题越早暴露越好,相关部门应思考如何在制度层面解决问题,真正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
来源:动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