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道|今天的日本是否依然尚武善战?

张若谷  2016-09-22 11:56

日本东京银座商业区。(新华社/法新/图)

著名的侃大山大师矮大紧曾在节目中评价日本人是既尚武也善战。历史上,特别是进入19世纪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战争鲜有败绩的事实似乎确实能够印证这一点。自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已经过去了七十余年。时至今日,或许人们最想了解的是,今天的大和民族战斗力究竟如何,是否依然尚武善战呢?

有一个“英雄母亲”,是战力的有效保障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其传世之作《国富论》中指出:“就一国的繁荣和强大而言,最明确的指标就是其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加不但能使国家有余力占领更多的领土和资源,国内的生产效率也会由于规模效应而不断提高,从而呈现滚雪球般的快速发展。人口学宗师马尔萨斯则在其《人口论》中进一步的诠释道,人口的增长和衰减往往以指数形式进行,但社会对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速度却是线性的——人口变化的速度常常超过社会对粮食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的速度,导致人均资源快速下降。而面临压力的社会只能通过开疆拓土或者研发新技术来更上一层楼,否则就坠入战乱与饥荒的泥潭而一蹶不振。

人类社会中时常会出现人口与社会资源比例的快速变化,其能量之大甚至能够左右历史与文明的进程。历史上许多文明的崛起与没落都与之相关。

以昔日大英帝国的崛起为例,虽然其凭借强大的海军及高效的金融系统闻名于世,但仅靠这两点并不足以使英国奠定世界霸主的地位。当时,英国建立了卓具远见的公共卫生与妇幼保健系统,这使得英国的婴幼儿夭折率远低于同时期欧洲各国。而从中国引进的饮茶习惯亦让人们习惯于饮用开水,大大降低了霍乱等水源性传染病的危害。于是,英国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爆发性人口增长,从而大大强化了其对外扩张的欲望和能力。

英国贵族的下午茶。(网络图)

据统计,1500年时法国作为欧洲第一强国人口约为1600万。至1800年时,这一数字达到了约2500万。而英国在1500年时人口仅400万,至1800年时却达到了2000万之众。因此,英国尽管面积狭小却能够源源不断的输出青壮年人口,确保了对数十倍于本土面积的美洲与澳洲殖民地的全面占领与开发。在1800年的美国人口统计中,白人约有80%来自英国,而法裔仅有2%.欧洲各国缓慢的人口增长速度,使得它们在工业与殖民的大潮中全面败给了英国。

人口增长引发“难民”危机

然而青壮年人口的增长并非总是一件好事。如马尔萨斯所言,人口与资源的错位会引发饥荒,瘟疫,大迁徙甚至战争。如今欧洲所面临的难民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毗邻欧洲的中东与北非地区居民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生育率,但当地的经济却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停滞不前。因此在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叙利亚和突尼斯等国家出现了大量的无业青年;他们对于致富和变革的渴望直接导致了欧洲一带的紧张局势。据统计,近来进入欧洲的“叙利亚”难民多为青壮年男子而非老弱妇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非来自战乱地区,而是从北非各国前往欧洲谋求就业与福利的经济移民。

根据《经济学人》的报道,许多北非家庭甘愿向蛇头支付数千美金的费用以将家中男性包装成难民带往欧洲,待其获得庇护之后再将全家接过去开展新生活。尽管欧洲企业十分乐于见到廉价劳动力的涌入,当地工薪阶层的就业,福利和子女教育却大受冲击。因此,《经济学人》甚至以圣经中先知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并在应许之地上征服土著后建立新国家以色列的章节——《出埃及记》,作为新时代欧洲难民现象的称呼。

摩西出埃及。(网络图)

人口和资源决定战争意志

除了北非与中东的移民潮外,历史上曾有过侵略他国黑历史的国家,比如日本和德国,其作战的意愿与能力也都受到人口规律的左右。

以二战前的德国为例:由于一战的失败,作为资源产地的德国殖民地被全部剥夺,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战胜国的极大制约,每年还需缴纳天文数字的赔款。于是在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时,德国居然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失业。这种人口与社会资源的极度不匹配最终成为了二战的导火索;而“争夺生存空间”也成了纳粹党无往而不利的宣传口号。德国历史学界甚至认为就算希特勒未曾出生,当时的德国也会选出另一个拥有战争意愿的政府。

同一时期的日本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由于成功地提升了居民寿命及降低了儿童死亡率,出现了如英国般的人口大爆发。整个日本的人口由维新初期的3300万激增至二战前的7000多万,青壮年比率也一路飙升。因此同样缺乏资源的日本,便如同历史上的英国以及同一时期的德国般产生了迫切的扩张欲望,而其充沛的青年人口也使其有能力建立起庞大的军队和移民组织。

尽管日德都由于人口及资源的不匹配走上了战争的不归路,两国不同的人口结构却导致二者在战后的复兴能力迥然相异。由于一战的消耗,德国虽然在二战前与日本总人口不相上下——约7000万人,但青年数量却仅有后者的三分之二。加之二战时德国的动员率超过日本一倍多,青壮年人口损失也大大超过日本:相较于日本在二战中损失的约400万人口,二战中德国总计死亡超过700万人。而在被投入战俘营的近千万人口中又有数百万逃亡异国或者留下终生残疾,全国损失的总劳动力超过了一千万人。因此,尽管德国在二战前的工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均大大领先日本,重建期间却由于极度缺乏劳动力而被日本轻易反超。时至今日,日本经济总量大大超过了德国。德国人口在大量引进了外来移民后也仅有8100万,而对移民持反对态度的日本人口则达到约1亿3000万。

老龄化问题挑战日本雄心

尽管战后的日本利用本国大量劳动力的优势创造了“买下美国”的经济神话,最终却依旧陷入了衰退的泥潭。相较于1990-2010年间中韩经济的腾飞,曾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却少见起色,堪称失落的二十年。虽然其中有着资产泡沫与汇率变动等经济因素,日本衰落的核心原因乃是由于不断恶化的人口结构所导致的市场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双重衰退;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日本人口出生数、死亡数和自然增长数及相应比率(1873-1960)。明治维新后至一战前,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上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出生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资料图)

日本人口出生数、死亡数和自然增长数及相应比率(2000-2014)。21世纪后,日本的出生率远远低于二战前的水平,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向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负增长。(资料图/图)

如今日本65岁以上老人已占总人口比例的近25%,而到2060年时甚至将达到40%.大量老年人的存在导致整个日本社会的消费意愿大大下降,进而使产品与资产价格一蹶不振。

而与老龄化同时发生的,则是更为可怕的少子化:由于日本社会的压力巨大,年轻人对于婚配和生育的意愿一直在逐年走低,曾支持日本腾飞的青少年人口也一落千丈。据调查,当代日本30-35岁的人群中竟有高达47%的男性和32%的女性仍为单身;15岁以下人口则连续33年下滑,至今仅有约1600万人,甚至低于二战结束时的水平;而全国每年则有数百所中小学校因为缺乏生源而关闭。2015日本春季大学应届毕业生仅有57万人,而同年中国大专院校总共培养了750万应届生。劳动力的持续短缺甚至使得一向以反移民著称的日本政府开始认真考虑开放移民政策以吸收外国劳工。今天的日本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扩张性的影响是致命的。

除人口因素导致战争意愿降低外,日本社会对于职业军人的不重视也导致自卫队完全无法与二战时的日军相提并论。现代日本由于受和平宪法制约,并不能如从前一样宣传本民族的武士道文化。且日本社会视自卫队为美军的附庸,百姓往往将对驻日美军的种种劣迹和丑闻的不满发泄在自卫队头上,故自卫队根本不具备二战日军的民间动员力。

此外,日本盛行的终身雇佣制使得企业中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导致自卫队官兵在退伍后处于不利地位。由于日本政府并不负责安置工作,多年的军旅生涯无法让退伍官兵得到任何职场上的加分项。故自卫队官兵在复员后往往要在基层从头干起,面对已经打拼数年的同龄人则矮人一头。所以日本民间亦流行着‘好男不当兵’之说,年轻人普遍对加入自卫队毫无热情。

而当前日本经济的萧条,更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据统计,去年日本防卫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有高达10%的比例放弃成为自卫队军官而转去其他行业另谋出路;较前些年的比例已高出了近一倍。而新鲜血液的缺乏也使得日本社会的老龄化蔓延到了军队之中:相较于二战日军23岁的平均年龄,现役的自卫队官兵中多数为30岁以上的‘大叔级’老兵。他们由于害怕退伍后找不到工作,便千方百计的延后自己的退役时间;而缺乏兵员的自卫队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一些如军械保养,通讯导航等冷门岗位上,自卫队甚至连“大叔”也不够用,不得不改变传统启用女兵。因此,尽管现代日军在某些军事装备上仍有些许优势,日本的人口和军队战力却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来源】南周知道微信公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刘自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