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阳广霞 王道斌 2016-08-26 10:54
今年夏天各地不断出现食用小龙虾后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让不少吃货都担心“还能好好地吃一顿小龙虾吗?”更有说法称,食用小龙虾有可能伤害壮汉的肾功能。
事实到底是怎样的?这究竟是个体基因差异,还是小龙虾本身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致病物质,又或者还有潜藏的生物密码等待破译。南都记者了解,从食物到疾病,这一致病链条偶有研究提示,但至今仍是个世界谜题。
夜宵吃小龙虾后“全身肌肉可能都在坏死”
躺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病床上的小杨,回想起过去10天经历,不自觉地说“怎么会发生到在我身上”。如果想到吃一顿夜宵会吃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住院10天,前后花了近1万,小杨也许那天晚上就不会点那盘菜——小龙虾。
30岁来自湖北的小杨与妻子一直在广州从事服装生意。8月12日,暑假回家照顾小孩的小杨妻子刚从湖北老家回到广州,为了给老婆“接风”,叫了几个朋友一起在大排档吃夜宵,点了一桌子菜。等最后上小龙虾时几个朋友都已经吃饱只是尝了几个,小林怕浪费就撑着肚子吃了起来。
“估计怎么也吃了20多个”,回到家后就开始觉得恶心、想吐,想一想没事然后就强忍着睡着了。凌晨4点,睡梦中的小杨突然醒了,感觉全身肌肉酸痛,全身都不得劲,怕吵醒妻子,就到客厅走了走想舒展一下筋骨。
没想到两只胳膊刚想做一下伸展,却感觉全身没力、整个身体都抽搐了起来。亲友合力把小杨送到了医院。经过急诊医生的询问与检测发现肌酸激酶大于2000,考虑轻度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医生给予治疗后建议小杨先留在急诊室内观察。
8个小时后,小杨终于可以躺在床上了,可是肌酸激酶却飙到5000,比正常上限高了20倍。小便竟成了酱油色,而且肾功能开始出现损伤,检查后血尿、尿蛋白、尿糖都开始出现,肝功能、心功能都出现问题。
小杨马上被转诊到肾内科开始治疗,“医生说我全身的肌肉可能都在坏死”,要是肾功能一直这样恶化下去,还可能有生命危险,当时就有点怕了。
截至8月11日今年全国相关病例超过100
发病的几个小时当中,杨先生的肌肉细胞,开始了一场奇异的“旅行”。人的骨骼肌属于横纹肌,比如四肢、胸腹和背部的肌肉群。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吴锡信介绍,横纹肌溶解是指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肌肉细胞发生破裂和自溶,导致细胞里的东西“泄露”,如肌红蛋白。肌红蛋白趁机进入血液,并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经过血液循环,引起肾脏肾小管堵塞,造成急性肾功能损伤,甚至其他脏器的损伤,“这一切都来得非常迅速。”
吴锡信说,吃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案例并不太多,但每年都有几例。不过,吴锡信30多年的职业生涯,也就接诊过十多例。“像小杨这样全身抽筋,引起呼吸困难还是有相当风险的,延误治疗很可能引起肾衰竭。”
无独有偶。中山三院内科住院总医师胡佳佳介绍,八月初的一晚,郝女士等5人食用了小龙虾,随后她的两个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疼痛难忍,在中山三院急诊科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广东省疾控中心据媒体报道统计显示,截至8月11日,今年全国发现食用小龙虾后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超过100例,分布在湖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其中江苏和安徽的病例数最多,超过60例。小龙虾还惊动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8月12日,总局发布小龙虾的消费提示,称如果进食小龙虾后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小龙虾致病原因一直是个世界难题
广东省疾控中心以“小龙虾”及“横纹肌溶解症”为关键词,通过对今年相关事件进行检索,在23起事件的报道中记载了用餐地点,除少数是外卖,家庭烹饪和餐馆就餐各一半。有24起事件的报道中记载了病人的性别,恰好男女搭配1:1.食品安全博士钟凯称,多数事件中,共同就餐的男女老幼全部发病,这说明个体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可能也存在基因易感性。”吴锡信说。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分析患者的就餐史,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吃了1斤以上的小龙虾。这似乎在暗示小龙虾中有某种神秘的物质,需要一定量才能导致生病。”钟凯说。每到吃虾季,总有报道将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串联”,但现今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二者的关联,致病因素尚无明确定论。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原因,一直是个世界难题。
但被小龙虾“吃倒”的仍然是极少数。2012年,《现代预防医学》刊载的《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调查》)对南京小龙虾事件的分析显示,南京每年5到8月,日均小龙虾消费量在60吨左右,如以每人日均消费0.5kg计,每天有12万人次食用小龙虾。按照这一计算方法,2010年7月21日至8月28日的39日中,即南京小龙虾事件期间,有380万余人次食用小龙虾,而确诊的病例仅有23例。“因此本次事件是食用小龙虾后极少数个体出现的病例。”《调查》分析。
南都记者采访的临床医生也证实,由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非常少,“不要恐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赖德源教授说,病例少也使得临床研究难以操作,“只有几例说明不了问题。”不过,吴锡信认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主要就是肌肉酸痛、全身乏力,一般轻度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只需大量饮水或输液,必要时服用小苏达等碱性药物,通过加速排尿、卧床休息,可得到有效缓解,“但普通人很难判断这个程度,如果在吃小龙虾或者特别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后,感觉持续性的全身酸痛、乏力、尿液颜色改变,应立即就医,否则可能会有死亡的危险。
释疑
1、与水产品神秘毒素有关?
早在2010年,南京的30多个人因为吃了小龙虾就掀起了一场“谜案”。当时,这30多人也患上横纹肌溶解征,从病人的就餐情况分析,小龙虾的嫌疑非常大。但是经过对搜集到的样品进行全面检测,包括致病菌、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激素、寄生虫、藻类毒素等。“反正你能想到的都测了,未发现异常,也没有找到可疑物质。”钟凯说。
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综合分析认为南京的病例与国际上时有报道的哈夫(Haff)病基本一致。参与公布专家组认为:报告病例属于哈夫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但具体致病因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赖德源解释,所谓哈夫病,指的是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1924年,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哈夫地区出现了因食用水产品导致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症,症状与目前的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类似,由于反复排查没有发现致病原因,只好用当地的地名来命名。近百年过去了,科学家依然没有找到哈夫病的“真凶”,“可谓百年谜案”,钟凯说。
2、养殖场污染?洗虾粉?
吴锡信说,有观点也认为,小龙虾本身不会引起横纹肌溶解,但小龙虾生活的区域并不干净。一些有害物质附着在虾身或吃入体内,加之在养殖和制作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干净,可能因细菌感染、有毒物质、重金属残留,导致食用的人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赖德源也说,养殖场的水源污染、酒精也可能与发病有关。也有研究指向“洗虾粉”。洗虾粉由工业强酸“草酸”构成,草酸酸性为醋酸的10000倍,草酸等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可能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
但吴锡信说,如果短时间内吃下大量草酸的话,草酸本身有腐蚀性,在进入血液之前就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导致出血或致呕吐恶心的症状,但目前的病人并无此症状,应当可以排除。
“关键是草酸会产生十分明显的涩口感觉,你吃小龙虾的时候有这个感觉吗?如果没有,那么它的草酸含量还不如菠菜呢。”钟凯说。
吴锡信说,烹饪用的“假八角”也曾被怀疑。《调查》对2010年南京小龙虾事件的分析显示,家庭自行采购、加工食用龙虾病例占总数的57.1%,每个家庭加工、食用方式、使用佐料也不尽相同,这表明发病与龙虾加工过程及所用加工佐料无关联性。
小龙虾也不是横纹肌溶解唯一的“罪魁祸首”。赖德源说,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很多,包括交通事故、剧烈的地震等引起的严重肌肉损伤和挤压伤。还有其他多种情形:运动过度、高压电电击、全身性痉挛、过高热、酗酒等。
【出品】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
【主持】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 阳广霞 王道斌
【实习生】徐娇洋
【通讯员】高龙 朱素颖 江澜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