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爆棚是啥?坐飞机不适,三万英尺高空上能偶遇医生

南方+ 记者 曹斯  2016-06-17 17:47

“飞机上有没有医务人员?有位乘客身体不适,我们需要医疗帮助!”6月12日,在从罗马飞往香港的CX292航班上,传来一阵急促的广播声。

听到广播,正好在飞机上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二区副主任康亮副教授及罗双灵医师,二话不说就前去救治患者了。

患者是一名意大利男性,自述登机后多次呕吐及腹痛。康亮副教授向陪同人员详细询问了患者病情,随即对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患者体温、血压正常。

经过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康亮副教授考虑患者可能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颠簸引起的胃部不适,给予少量止呕药物后患者症状逐渐得到缓解。

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5月11日,在广州飞往洛杉矶的航班CZ399上,机上一名乘客贺某突然感觉胸闷,需要乘务员广播找医生。

正在机上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文卫平第一时间赶去诊治。

兰平院长迅速利用氧气瓶、应急医疗箱,给病人量了血压,经过观察,发现没有大的问题。考虑到贺某长途跋涉,没有休息好,兰平院长就陪同患者坐在机组位休息缓解。

无独有偶,同一天,在另一架飞往美国的航班上,有人因为低血糖而昏倒。

很幸运的是,这名患者也有名医救助,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副院长林天歆刚好也在同一架飞机上。

他闻讯前来,主动指导机上人员进行处理,经过短暂的急救,患者病情才得以缓和。

没穿白大褂,但他们都挺身而出!危急时刻,医生仁心施救,生命才没有那么容易被剥夺。


涨知识

遇到这些情况,别去坐飞机

一些疾病不宜乘机,乘客应提早了解相关知识,尽量避免带“病”上机。哪怕飞行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一旦在空中发生危险,很难及时获得充分救治。

遇到不适,应马上向空乘人员求助,不要默默忍受。空乘人员可通过广播寻找医生。在航班上遇到医生的几率较大。

如果机上紧急处理效果不佳,或者病情严重,机长可选择最近机场尽快降落,飞机落地后救护车医护人员会在机舱门口接受处理。

1、有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治疗且病情控制不稳定)、高血压、动脉硬化、静脉炎病史的高龄老人。

2、心肌炎、心肌梗塞病后1个月以内,脑血管意外病后2周以内。

3、预产期在4周以内,或预产期不确定但已知为多胎分娩或预计有分娩并发症者。

4、出生14天以内的婴儿。

5、严重肺结核空洞、肺功能不全的肺心病、先天性肺囊肿。

6、近期患自发性气胸的病人或近期做过气胸造影的神经系统病症的患者。

7、严重的中耳炎,伴随有耳咽道堵塞。

8、急性鼻窦炎、固定下颌手术者。

9、大纵隔瘤,特大疝肿及肠梗阻的病人;头部损伤颅内压增高颅骨骨折者。

10、患有脊髓灰质炎的病人,延髓型脊髓灰质炎患者。

11、带有严重咯血、吐血、出血、呕吐及呻吟症状的病人。

12、近期做过外科手术,伤口尚未完全愈合者。

13、癌症晚期患者。

14、重症贫血者。

15、患有传染性疾病;面部或身体外部严重损伤,容易引起其他旅客不安者;有特殊恶臭,或外形怪异,或有特殊癖好,可能引起其他旅客厌恶者。

16、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无医护人员陪伴的癫痫病患者。

17、某些需要进行紧急医疗处置的疾病,在乘机前无医师许可证明和医护人员护送者,以及可能在航程中出现恶化者。

带病坐飞机,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正贤教授指出,严重肺结核空洞、肺功能不全的肺心病、先天性肺囊肿等病人禁坐飞机。

发烧者最好不要乘机旅行。如果是候机时被空调吹到打喷嚏流鼻涕,登机后可向空乘人员索要毛毯保暖,旅途中多喝温水,避免病情加重。

哮喘或慢阻肺患者,有可能在旅行途中病情突然发作或加重。乘坐飞机前,必须咨询医生的意见,携带足量的药物。哮喘患者最好随身携带雾化药物和便携式雾化机,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尽快进行雾化治疗。慢阻肺患者在旅途中要减少运动。

当旅行途中突发呼吸系统疾病时,首先要向空乘人员求助,进行吸氧,其次要保持平静,避免情绪波动增加耗氧量,进而加重呼吸系统的负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波动期不要乘机。旅行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救急药物。

登机前受伤,再急也要先看医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骨科副主任苏汝堃主任医师指出,对于骨科疾病,要分两种情形处理。

第一类是上飞机前受伤,出现骨折、脱位、严重脊柱损伤。最好到当地医院照X光检查,确诊受伤部位和程度。

如果是脊柱骨折尤其是颈椎骨折或脱位,坐飞机有可能导致伤情加重,危及生命或致残,那么最好放弃乘坐飞机,马上在当地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转回。

如果属于对生命威胁不大的四肢骨折、脱位和韧带损伤,可以请当地医生进行固定,例如上夹板、石膏或者用简单的三角巾,固定受伤肢体,仍可继续乘坐航班。登机后,请求乘务人员协助,换坐到头等舱或者清理出一排座位,以便平躺。

如果属于腰椎骨折,可与航空公司协商,由航空医疗转运团队负责提供担架和医疗监护,搭乘飞机时需平躺在担架上,用腰围固定伤处。

航班上发生骨折,学学“自我固定法”

第二类是飞行过程中因遭遇气流等意外事件,身体受撞击,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乘客,易发生骨折、关节脱位。

应急处理时,首先要查看伤口,止血、包扎。航班上配备的应急药箱一般会提供止血药品和绷带。如果外表没有伤口,但肢体局部肿胀严重,需抬高受伤的肢体,进行冰敷、加压包扎。

如果四肢有反常活动、畸形和骨擦音时,应怀疑骨折,则需要用固定支具、小夹板或者三角巾固定受伤肢体,如果航班应急药箱中没有三角巾,用绷带或围巾等其他物品也可以进行外固定。

如果出现骨折,苏汝堃主任传授一招“机上自我固定方法”:平躺状态下,将正常的一侧腿与受伤的一侧腿捆绑在一起,能固定下肢骨折;上臂绑在躯干上,能固定上臂骨折。

如果踝关节扭伤或者韧带撕裂,可以用U形胶布加"8"绷带作外固定。

如果是上肢骨折,可采用三角巾进行悬吊,邻座最好能空出来,避免与邻座发生碰撞。

行走困难的伤者,一定不要自行下舷梯。四肢骨折者可请航班乘务人员向机场申请,乘坐轮椅,脊柱受损者应由担架接送。

【记者】曹斯

【见习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简文杨

【校对】郭晓波

编辑 范思鼎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