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安全风险如何“刹车”?

消费新主张
+订阅

走上街头,无视交通规则的电动自行车穿街过巷、呼啸而行;小区楼下,随意摆放的电动自行车堵塞了消防通道,“随地充电”更是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几乎成为国内大小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如何破解?

综合调查情况,专家建议,应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理清各部门、各环节职责,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数字化监管手段,堵上安全管理漏洞。

看似贴心服务,背后风险巨大

“以前开摩托车还需要考证,但买‘电鸡’不需要任何资质证明,店铺会帮你搞定合格证等相关证件。只是买保险时要上安全课,但可以拉动播放,安全警示作用不大。”家住广州的王安不久前刚刚购入一台电动自行车。

不仅如此,不少电动自行车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还能享受到“意外的便利”——店家主动提供调速等服务,埋下安全隐患。

“老板,我买这辆车可以帮忙提高车速吗?”“当然可以,买新车可以免费解速。”记者调查发现,当被问及调速,不少商家毫不避讳。只需拿出解码器,不到两分钟,原本限制的车速就被“解锁”。据称,此后无论车速多快,车都不会发出“滴滴”声,原本25公里/小时的限速,开到40公里/小时都不是问题。

看似贴心的服务背后实则风险巨大。电动自行车限速设计是为了保障骑行者的安全,一旦解除限速,极易导致操控性能和制动性能下降,增加事故风险。

更令记者惊讶的是,不少商家还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拆除“脚蹬”。事实上,不少顾客为了外观和骑行便利,都选择了这一改装服务。一位正在等待拆装的顾客告诉记者:“脚蹬根本用不上,还容易绊脚,拆掉后骑行更顺畅。”

路上的电动自行车

路上的电动自行车

“脚蹬”即电动自行车的脚踏板。根据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合规电动自行车需满足具有脚踏骑行能力。当电动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出现没电或者是电驱系统无法工作时,车主可以及时使用脚踏装置,同时,“脚蹬”还可以帮助车辆保持重心平衡。盲目拆除之后,也有可能会因重心不稳等造成事故伤害。

凡是改装电动自行车,导致不符合国标要求、影响通行安全的,均涉嫌非法改装,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但目前在该方面的处罚力度并不算大。“一般是不戴头盔、载人、走机动车道、逆行等会被‘抓’,很少会抓非法改装。”不少电动自行车车主表示。

 “可在销售点、停放点、路面巡查多角度执法”

销售环节把关不严加上各类改装服务,已埋下安全隐患。在使用中,随意停放和充电又成为了另一个明显的风险点。

“目前我住的小区是明确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去的,而且也不能带电动自行车电池进去。小区门口设置有充电桩,但电动自行车实在太多了,经常充不上,为了方便,还是会有居民把电动车推进小区里面充电。”家住梅州某小区的居民黄英说。

记者调查发现,有居民直接将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拆下来带回家充电,为了“图个方便”,却带来火灾等人身安全隐患。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池过充、电池单体故障、电池线路短路等。此外,老旧电池、改装电池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使用不当,电动自行车电池的质量安全也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通报124批次电动自行车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情况中,有26批次电动自行车不合格,其中充电器与蓄电池、电气装置是不合格主要原因。

“从生产、销售、购买后改装等环节都缺乏有效监管,导致路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很多都不符合国标要求。”广东省质量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广州市法学会交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谭国戬长期关注电动车管理难题,在他看来,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几乎每一环都存在漏洞。

他梳理分析:“首先是大量的改装而没有监管,导致使用者大量增加,增大了交通压力;第二,由于违法改装不可避免将电动自行车的危险指数提升,包括路面的超速行驶及充电安全;第三,由于长期不规范执法处理违法改装,助长了部分人认为法不责众的心理。”

“核心问题还是要从电动自行车回归到国标要求的管理出发,通过在销售点、停放点、路面巡查多角度执法,发现一部处理一部,防患于未然。”谭国戬表示。

监管加码同时还需厘清各部门、各环节职责

面对发展迅速的电动自行车市场,监管需加快跟进。

今年1月1日,《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护航。颇受关注的是,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或将出台。

3月2日,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发布关于做好居民住宅火灾防范的通告,明确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严禁在居民住宅楼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影响人员疏散的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严禁电动自行车在住宅内和阳台部位充电,严禁携带电池入户充电。

各地也在行动。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500万辆的广州,在2023年11月就发布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要求锂电池电动自行车触发热失控报警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该团体标准还根据广州气候特点增加电芯高温外部短路、电芯及电池组热滥用等涉及高温使用的项目。

湛江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湛江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法律责任的通告》,深圳消防发布《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除患攻坚专项有奖举报公告》,广州市荔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荔湾区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的通告》等等。

一些新型技术手段,也在赋能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在广东省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到,推行电动自行车质量信用展示和溯源查验工作,为进入广东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建立质量信用档案,并通过赋码管理,实现从生产、销售到上牌登记、使用全链条质量安全的溯源查验功能。

除了政策层面,也有一些小区自觉摸索在满足居民出行便利的同时保证安全的方法,肇庆市端州区中源名苑小区就进行了有益探索。

该小区业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小区拥有1750户人家,有800多辆电动自行车。“小区公共地方根本不够停,加上在小区内充电安全隐患极大,所以我们一直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小区外围设置了7个集中充电停车点,满足居民日常充电需求。“这些位置在小区规划红线内,建设的时候也邀请了有关部门现场指导,居民们步行距离在可接受范围内,也远离楼栋,保证安全。”

在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看来,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更多的是社会综合治理问题。“电动自行车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后期的维护保养,乃至报废问题,还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他认为:“应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厘清各部门、各环节职责,还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的监管手段,将各环节的数据打通,堵上安全管理漏洞。

【采写】南方+记者 宾红霞 陈薇 杨天智

统筹肖文舸

【相关链接】

家用美容仪“大跳水”,“械字号”时代谁是赢家?

演出市场火爆背后“喜忧参半”,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编辑 钟烜新 何雪峰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