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广州市荔湾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荔湾区委副书记、区长谭明鹤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按照荔湾区委确定的“三个定位、三大核心功能、三大引擎、三大平台”发展思路,该区将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2024年荔湾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结合荔湾区实际综合研判,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635亿元。
实业为本
力争工业固投增长30%以上
2024年荔湾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现代都市工业立区,狠抓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结合今年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荔湾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赋能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强现代都市工业集聚区核心功能。荔湾将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抢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增材制造、智能装备等细分赛道,发展科技创新型、价值链高端、功能兼容性强的现代都市工业。深入实施“七个一”行动,力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全面摸清低效用地底数,收储一批工业用地,将工业区块内存量工业用地批量提容至4.0。力促荔湾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产业园,加快国企投资的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南漖留用地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全力推进西塱工业园等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试点建设。
荔湾区实施“工业回流”工程,推动工控集团、广药集团等上下游制造业回归,支持中烟技术改造,推动亿华通大湾区产业项目、芯讯通物联网项目尽快投产达产。
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地。面向珠江西岸持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能级,荔湾聚焦软件与信息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专业性强、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的细分领域,加快制造与服务两业融合。聚焦产业金融、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方向,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咨询、信用、品牌运营、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都市工业的支撑作用。
海龙围科创区局部。
充分发挥裕申电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作用,荔湾区将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四化”诊断和改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引导省建筑设计、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等研究院和龙头企业,推动勘察、绿色设计、装配式建筑等资源集聚,大力发展建筑业和规划设计咨询服务产业,打造特色生产性服务业品牌。
做优做强现代商贸业。荔湾是不少企业做大做强的“发祥地”,今年,该区将继续支持唯品会、立白、名创优品等头部商贸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广药、国药、大参林、圆心等重点医药流通企业扩规提质,提升完善汽车销售业展示、零售、服务等功能,支持重点住餐企业新开店,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40亿元。同步探索时尚产业发展新路径,深化互联网赋能专业市场,推动专业市场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数据归集。扩大中药材、珠宝玉器、服饰、水产等特色产品销售影响力,打造“荔湾好物”IP。
载体优先
年内建成各类产业载体39个
大力建设优质产业载体。当前,荔湾区正实施产业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将建成奥宝汇科创园等各类载体39个、面积170万平方米,建设载体20个、面积198万平方米,未来三年建成或在建产业载体600万平方米(含200万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20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空间、100万平方米高端商业载体、100万平方米老旧物业改造)。
荔湾区积极盘活低效空间,分类施策加快推动老旧物业提质增效,支持国企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及物业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深入推动黄沙水产市场、如意坊码头等10个项目改造,疏解非中心城区功能,升级老城业态,吸引年轻人口回流。鼓励园区改造、错位发展,加大对园区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打造提升一批特色产业园区。
打好投资、消费、招商组合拳。为激发改革动力活力,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破解堵点难点痛点,荔湾把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突出扩内需、增动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通过发挥重点项目压舱石作用,压茬推动总投资5733亿元的154个重点项目建设,紧盯工业投资、城中村改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完成固投560亿元以上,竭尽全力向635亿元冲刺。
荔湾区将不断强化区领导挂点服务机制,区主要领导每月协调调度,区分管领导每周跟进项目建设,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分级分类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盯开工、建设、投产等关键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接下来,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荔湾将推动白鹤沙大桥等53个项目及早开工,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二期、慧心大健康产业园等101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争鹅潭一号、创金中心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资金支持。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形成“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一号工程”
传承广州“千年商脉”,讲好“十三行”百年故事,荔湾将持续强化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打响“荔湾欢乐购”“探索荔湾 寻味西关”等活动品牌,更大力度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
今年,荔湾将继续加快建设白鹅潭万象城、岭南V谷山姆会员店、万汇天地等项目,推动聚龙湾珠江太古里首开区开业,逐步发挥白鹅潭世界级商圈集聚优势。
白鹅潭商务区局部。
下大力气抓好大西关岭南特色商圈建设,加快推进上下九步行街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业态氛围、配套设施和综合环境。打造泮塘路等中西品牌美食集聚区,扶持广州酒家等老字号创新发展,以清平中药材市场为试点打造特色产业消费集聚区,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项目建设。支持荔湾本土企业推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潮流首店,孵化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文商旅融合水平,擦亮荔湾商业名片。
荔湾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深化招商引资“一盘棋”改革,组建招商专班开展实体化运作,构建项目线索、招商资源、招商行动及宣传推介“四个统筹”大招商工作机制。制定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力争全年签约项目不少于200个,协议投资额达200亿元、营收达500亿元,全力实现重点园区、楼宇空置率降低10%至20%。办好第十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荔湾分会及各类招商推介活动,不断拓展招商“朋友圈”。
此外,荔湾还将积极开展境内外招商,瞄准数字经济、双碳经济、智能经济等重点产业,梳理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着重开展靶向招商和上门招商。充分发挥广州工控、广药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商招商、以链招商。用好新组建的荔湾产投基金,“以投促引”推动产业集链成群。落实重大产业项目招商服务机制,推动“招落服”一体化,完善从洽谈、签约、落地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以广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迭代深化营商环境6.0改革。荔湾将以更大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咨委会专家“联络员”“宣传员”“监督员”作用,鼓励更多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持续推行“线上办”“跨省办”“零元办”“帮着办”,切实提升企业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近年来,荔湾持续发挥首席服务官制度优势,创造开放应用场景,不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不折不扣兑现对企承诺,从政策奖励、融资需求、办公场地、业务支持和入户教育等多维度全力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政府“够爽快、够意思、信得过”。今年,该区将实化细化落实荔湾民营经济15条,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行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重点行业“白名单”制度,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相关阅读:
2024荔湾城市更新力争投资100亿元,还有哪些靓地将出让?|聚焦荔湾两会
高标准实施“百千万工程”,清单式推进106项重点任务|聚焦荔湾两会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荔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