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交出2023年“4321”亮丽成绩单
文|孙景锋
南海,迈进了新里程。1月10日召开的南海区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透露,2023年南海区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万亿元,正式成为“万亿俱乐部”的一员。
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直到2021年,中国才出现首个地级市辖的万亿工业强区。时隔两年,南海再次用实力敲开了这一大门。
南海破万亿具有重要意义。从全省来看,制造业当家离不开一批工业强区支撑。在去年底发布的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中,广东共有21个区入选,并列全国第一,其中珠三角包揽了工业百强区前6名,南海正是其中之一。
2023年南海区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万亿元。桂城宣办供图
对于佛山来说,南海破万亿是佛山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支撑。日前佛山市召开会议透露,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成为继深圳、苏州、上海后又一个实现这壮举的城市,而南海破万亿正为佛山破3万亿提升了重要支撑,更为广佛极点建设提供了强大产业支持。
对于南海自身来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更是来之不易。南海以制造业立区,改革开放以来,从“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起步,南海工业经历过突飞猛进,也遇到过爬坡过坎,尤其是近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房地产行业调整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承压较重,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重要节点,南海工业保持逆势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出强大韧劲,意义非凡。
近年南海以“两化”转型为抓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步伐。戴嘉信 摄
南海万亿工业产值来自提前布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南海产业发达,经过多年发展全区形成了2个超千亿产业集群、14个超200亿产业集群。近年南海以“两化”转型为抓手,推动玉器、纺织等12个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步伐。仅2023年,全区就累计超240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了“两化”转型。
优化产业结构,南海还注重开拓产业新赛道。2018年以来,南海大力培育发展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两高四新”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过几年积累,“两高四新”集聚成势,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近40%,产业活力进一步释放。2023年南海新增经营主体、高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均占佛山四成以上。
汽车产业是南海重要支柱产业。今年3月,一汽-大众签约落地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企业供图
南海万亿工业产值来自改革创新,空间发展瓶颈不断突破。土地开发强度大、土地空间不足是南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南海持续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土地改造提升和连片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南海坚持把土地真正交到实业家手中,七成连片土地用于制造业发展,为南海招商引资连续两年破千亿,工业投资连续两年破历史纪录、总量保持全市第一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海万亿工业产值还来自镇域发展,腰部力量不断壮大。镇街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南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根据去年发布的《2023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南海六镇全部入围,其中狮山、大沥、里水东部和中部三镇分别排名第3、13和17名,西部的西樵、丹灶、九江也均进入全国百强镇,表现出强大的镇域竞争力。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南海正进一步壮大镇域“腰部力量”,包括支持桂城加快挺进千亿镇街,建强12个区级重点平台,为镇域发展提供支撑。尤其是针对基础较薄弱的西部三镇,通过佛北战新产业园、临港国际产业社区、樵山康谷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快优质产业资源导入,推动西部成为氢能、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挺进万亿俱乐部后,南海有了更高目标。南海提出要持续优化提升“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3个新兴千亿产业集群,即依托季华实验室打造信息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仙湖实验室打造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国家级智能安全产业园打造智能安全应急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强支撑。
就在南海官宣“过万亿”消息的前一天,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到南海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推进制造业当家,聚焦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协同合作,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佛山市委对南海的殷殷嘱托。
3个新兴千亿产业集群的打造,是南海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将支撑南海建设起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南海制造迈向更高、更远、更强。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