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镇长布村奋战“百千万工程”:既要颜值又要产值

南方+ 记者 蓝单 2023-12-29 06:54

乡村街道商铺云集,居民熙来攘往;村内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彰显发展活力;河道蜿蜒滋养村庄,一条滨水碧道已画好蓝图。秀丽的长流坑水库,一个水上滑板训练基地亟待建成……走进新圩镇长布村,这里并不太像传统村庄,更像发展中的城镇,繁华程度与新圩镇的圩镇不相上下。入村经过升级不久的长布大道,宽阔的双向四车道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条村道;党群服务中心旁边是宽阔平坦的文化广场和篮球场。门口一路之隔就是新圩镇准备重点打造的美丽河道,已建有小段休闲步道和休憩凉亭。

长布村与深圳坪地街道一山之隔。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勇吃螃蟹”发展工业,这里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在17.8平方公里的土地内,有着大大小小的企业近500家,其中规上企业56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贡献的税收达4—5亿元。村级集体收入加上村小组集体收入在高峰期以千万元计数,排在惠阳区102个村庄前列。

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足。今年11月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公布,长布村就是其中一个。把握机遇扬优势补短板,长布村迈出新步伐,计划走工旅融合路线,打造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集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示范性新型工业村庄,既要颜值又要产值,既扮靓美丽乡村“面子”,又夯实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里子”。

此前,长布村已有谋划。今年9月,新圩镇举办“百千万工程”农村头雁擂台比武活动,村党组织书记们晒家底、话未来,长布村拿下了一等奖,将以党建引领头雁带动走出发展新路径。

对于长布村来说,“工改”将是“二次创业”的起点。目前村内有不少低效的铁皮房,长布村1号地块村企合作开发将作为提高“亩产”的新开始推进。按照典型村培育方案,长布村将编制低效工业集聚区改造规划方案,明确“工改工”为主攻方向,逐项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为引进优质产业释放空间。

产业发力的另一头是调结构,今年长布村通过“村企共建”,引入萨瓦运动项目。计划打造水上滑板国家训练基地,完善环水库周边绿道、亲水码头、餐厅、运动员活动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打造“训练基地+产品工厂”新型健身休闲产业模式。同时将美丽河道、横流坑水库、鸦鹊水乡村振兴示范带等文旅要素“连点成线”,打造具有文化引领力、游客吸引力的精品观光线路,走业态融合乡村发展道路。

扮靓村庄,长布村以一条河为乡村添彩。一水绕郭,打造长布美丽滨水碧道,建立线性开敞空间,为周边村民提供休闲之所。

记者从新圩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新圩镇将在长布村实施美丽河道项目,对河道进行整理清淤、碧道提升,并设置景观标识及布置游憩系统设施。

干净整洁的村容是乡村颜值的内在肌理,长布村从“毛细血管”开始梳理。今年以来,实施村道硬底化、绿化、人行道建设工程;加强村庄周边国道G228路域管护工作;打造长布集市,规范摆摊设点经营占道行为......

“我们今年还大力推进屋顶光伏建设,如今已完成六十多栋。”新圩镇长布村村委会委员曾游埠说,“绿色金屋”不仅有租金收入,还有隔热效果,能解决漏水问题。

社会治理是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的“密码”。长布村户籍人口3000多人,常驻人口却有2万多人,随着千亿园区长布组团的建设,人口或许还会随之增加。厂多、人多、车多、出租屋多,长布村建立“楼长制”,对出租屋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拿下“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接下来将建设长排小区社会治理示范点,建起“党建+智慧+民主”的出租屋三元共治模式,以点带面形成可在全镇实施推广的经验,层层推进,提升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 蓝单

通讯员 卢旭晓 张智军

链接

惠阳新圩按城市标准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打造融深融莞协同发展桥头堡

编辑 谢志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