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发的《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明确,广州都市圈的总体发展格局是要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肇庆、清远中心城区为发展极,依托主要交通廊道,构建“一核两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客观而言,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仍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肇庆目前仍然处于“追赶者”的地位。此次《规划》中提出的“广佛肇发展轴”,对于肇庆而言,这无疑是推动与广佛交流的合作迈上新台阶以及深化与两地交流合作的重要机遇。
广州、佛山、肇庆三地,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员相亲,三地之间从官方到民间各个层面密切的交往历史,为广州、佛山对肇庆开展对口帮扶奠定了天然的基础。
近年来,广佛两地相关单位部门针对肇庆所需,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资源,这既为肇庆的发展带来了物质支持,也为肇庆不断更新发展思路提供了积极指导。肇庆与广州、佛山之间,已形成了“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关系。
今年2月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动员大会上,广州市与肇庆市签订对口帮扶协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广州4区与肇庆4县1市建立产业协作结对关系。其中,天河区对口帮扶广宁县、怀集县,番禺区对口帮扶封开县,花都区对口帮扶德庆县,增城区对口帮扶四会市。
从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到乡村治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打造、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广佛肇三地形成的强大合力在肇庆“向东看、向东赶”的进程中提供了强劲动力,越来越多可喜的成果也在三地的共同耕耘和培育下得以结出。
今年,肇庆四县一市承接广州转移项目24个;广州天河与肇庆怀集合作共建产业园于9月26日举行土方平整工程开工仪式;广州花都、增城与肇庆德庆、四会共建的产业转移园区和精细化工业园在11月揭牌。
今年1-10月,肇庆市工业园区(集聚基地)共引进佛山市产业项目96个、新增落地开工项目33个、新增投产项目20个。当前,肇庆和佛山两地还计划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食品饮料预制菜、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协作,共谋产业转型升级。
此次《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广佛肇发展轴”,为三地的组团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规划》中对广佛肇三地未来将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共促创新驱动发展、协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携手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共建共享宜居都市圈、打造生态魅力都市圈、构建区域合作开放新格局、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部署,这自然也意味着,未来广佛肇三地将在更多领域开展更多合作,三地之间的“距离”也将进一步缩小。
可以说,“广佛肇发展轴”让本就紧密团结在一起了的广佛肇三地之间更加亲密。随着广州都市圈建设的不断提速,肇庆也必将成为大湾区西部的新增长极。
观察眼
抢抓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中的肇庆机遇
《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明确将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作为“两极”之一纳入了广州都市圈中,并对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内的协同发展做了全面规划。
《规划》同时将肇庆纳入了“广佛肇发展轴”中,不仅强化了与广州和佛山两地的联系,同时强化了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大西南、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
不难看出,《规划》中将肇庆纳入“两极”之一和“广佛肇发展轴”中,是对于肇庆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地理区位等条件做了充分考量后而提出,对于肇庆而言,《规划》的出台是更加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都市圈的建设进程中,跨区域、跨城协同发展,应当要考虑各类资源要素的互补,以期实现“1+1>2”的效果。
目前,广州佛山同城化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随着这一进程的深入,广佛产业饱和,资源紧张,用地难等问题也逐渐开始显现。而“广佛肇发展轴”的提出则为打破这一局面提供了切实的解决方案。
当前,肇庆的新型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多个重大项目落地肇庆新区。同时近期,珠肇高铁江机段在肇庆境内已正式开工,建成后将串联江门站与珠三角枢纽机场,实现陆空交通网络无缝衔接,各类发展要素流动的便捷程度将更上新台阶。
肇庆与广州佛山同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同饮一湾西江水,是搬不走的“好邻居”。同时,肇庆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条件还是软硬件配套上,都能够为广州、佛山打破当前的发展瓶颈,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打造世界级城市圈提供有效帮助,从而实现“1+1+1>3”的效果。
在帮助广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的同时,肇庆自身也可以享受到广州都市圈所带来的发展红利。广佛产业来到肇庆,也将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推动肇庆的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
南方+记者 卢逸轩
通讯员 甘晓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