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体育面孔” ②
苏炳添:冲向奥运全运,他不再独行
12月,初冬的羊城依旧温暖,苏炳添现身天河体育中心。作为2023广州马拉松赛宣传大使,他将和大众共同见证广马的第十年。
这是一个月内,苏炳添第三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11月底,首个以苏炳添个人IP命名的赛事在广州正式启动,“苏神”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田径做点事情”。一周前,苏炳添来到广州地标,领跑广州塔登高公开赛,陪伴数千名选手用脚步登顶城市之巅。
多年来,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中国男子百米大旗的“苏神”,正全力向巴黎奥运会和粤港澳全运会冲刺。而这一次,他不再独行,力争创造个人佳绩的同时,还率领着无数个“小苏炳添”奔向中国田径更好的未来。2023年度体育面孔系列报道,带你走近“亚洲飞人”苏炳添。
暂别跑道是为了跑得更远
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短跑半决赛起跑前,苏炳添对着镜头做了一个新动作:食指和拇指向中间捏合。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一枪,让“苏神”成为了历史上首位闯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苏炳添透露,那个手势是在告诉自己:只要进步一点点。
苏炳添的“一点点”,是中国田径的一大步,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更是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之上。
东京奥运会之后,国人们都期待着苏炳添能够再创辉煌,带领中国短跑,在巴黎奥运会上再次缔造奇迹。
苏炳添何尝不想再次站上奥运会的百米跑道?为此,饱受膝伤困扰的他依旧保持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4岁还尽可能保持高水准。
今年2月初的世界田联室内巡回赛哥德堡站,苏炳添参加了男子60米的角逐,并以6秒59的成绩夺冠,取得赛季开门红。
新华社发
此后,他的身体却出现问题。队医透露,苏炳添的肌肉老是提不上劲儿,“感觉就像车给油不走道”。
5月中旬的广州田径接力公开赛,苏炳添没有出战,而是作为嘉宾为赛事颁奖,并指导师弟们参赛。或许在那时,“苏神”本赛季的提前结束就已埋下伏笔。
6月12日,苏炳添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提前结束2023赛季。“作为一名34岁的短跑运动员,多年积累的伤病和流行病后身体机能的变化,给我今年的备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苏炳添及训练团队是在咨询钟南山院士之后作出的这一决定。专家认为,苏炳添近几年连续经历了高强度的比赛和训练,身体有些透支,为了全力以赴备战更重要的巴黎奥运会,主动放弃今年的赛事,进行充分休整。
恢复训练剑指奥运全运
对于一名34岁的老将来说,休整半年很可能就此隐退,苏炳添却明确表示,“不会停下逐梦的脚步!”
同时停下来的还有个人积分。今年10月,世界田联公布男子百米最新世界排名,过去一个赛季几乎没有参加比赛的苏炳添积分清零。世界排名是基于运动员过去一个赛季的总积分而设定,运动员因长期休赛导致积分被清零的事件时有发生。
根据国际奥委会公布的巴黎奥运会田径项目资格获取方案,50%的席位将通过达标期内达到竞赛项目参赛标准的方式获取,男子百米达标成绩为10秒;另外50%的席位将通过排位期内的世界田联排名确定归属。除10000米、马拉松、竞走以及综合项目外,所有个人竞赛项目的奥运达标期和排位期均为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
这意味着,“苏神”想要冲击巴黎奥运会,需要在明年六月底前跑进十秒,或是通过参加比赛,赢得足够的积分入围。这对于仍在恢复期的苏炳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让人欣慰的是,苏炳添在杭州收获了自己的奥运奖牌。虽然没能参加杭州亚运会,但“苏神”在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与队友谢震业、汤星强、吴智强,领取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田径4×100米接力铜牌。
苏炳添的儿子在看台上,看着父亲接过奖牌,激动地振臂高呼——“爸爸赢了!”
这枚称得上是中国田径里程碑的奥运奖牌,让大家对中国田径的奥运前景充满信心,也愈发期待“苏神”的王者归来。
11月下旬,苏炳添出席“苏炳添速度挑战赛”系列活动,透露自己已经恢复正常训练三周,“但身体的机能还没有回到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需要通过后续的训练和强度控制慢慢恢复。”
两周后,苏炳添在领跑登高赛时透露自己“状态不错”。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何时参加正式比赛)其实我也说不准,目前还没有确定的参赛计划。但我会争取获得奥运参赛资格。”苏炳添表示,他将争取参加巴黎奥运会和粤港澳全运会的赛事。
作用不只在赛场上
这一年,苏炳添其实没有真正离开跑道。已经进入职业生涯后期的“苏神”,在过去两年开始“身兼数职”。2023年初,苏炳添当选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在赛场之外更多为运动员发声。
11月底,许久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的苏炳添,现身广州天河体育场,首个以苏炳添个人IP命名的赛事——2023年苏炳添速度挑战赛系列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
作为中国短跑的领军人物,近年来,苏炳添一直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田径做更多的事情”,苏炳添速度挑战赛也因此诞生。
谈到办赛的目的,苏炳添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设立一个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融入进来。这次比赛,我们设立了多个年龄段的组别,就是希望在青少年时期,通过比赛来记录他们的成长。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搜集他们的信息,成为我们中心的数据库,在未来帮助到更多人。”
首次举办这样的赛事,苏炳添坦言“办赛不易”。“以前我更多是参与比赛,这次办赛我参与了其中的一些环节,了解到举办一场赛事并不简单,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所以我们希望总结第一次办赛的经验,把它变得更好。”
低调务实,脚踏实地,这符合苏炳添一贯给大众的印象。对于赛事的未来,苏炳添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以钻石联赛为例,比赛期间有很多义务的医疗团队,根据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伤病情况进行治疗和检查。“除了训练之外,我们还要告诉运动员怎么预防和治疗伤病,怎么更好地恢复身体。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比赛进行的同时,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特邀暨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权威专家团队,对本次参赛选手进行速度专项评估及跑动技术分析。“借助科技的力量,丰富我们中心的数据,总结出一些普适性的成果,惠及更多的青少年。”苏炳添希望能为青少年做到更多。
除了举办系列活动外,苏炳添也担任广州马拉松赛宣传大使,传递广州的马拉松赛事文化和全民健身的跑步氛围。赛场之外的苏炳添,正在不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中国田径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个人而言,由于明年的赛程还未公布,苏炳添会根据自己的训练计划确定参赛时间。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延伸阅读
【采写】南方+记者 许仪 彭博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统筹】李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