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市场握手,高交会高质量共振|南方日报高交会特别报道

南方日报

11月15日至19日,深圳再次进入高交会时间——以“激发创新活力 提升发展质量”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在深圳举办。本届高交会有超过105个国家和地区团组、4925家企业参会参展,展会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成为史上规模最大、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高交会。

第二次来到高交会现场,诺奖得主、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诺奖实验室主任厄温·内尔(Erwin Neher)教授最大的感受是高交会的规模非常大,首次面向公众展示的超跑风格的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诸多医疗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涌现让他印象深刻。

在深圳这座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走过1/4世纪的高交会,以“中国科技第一展”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在这里,各类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主办方预计发布新成果超过680项;在这里,各界将举办132场论坛、签约等科技交流及“双招双引”各类活动;在这里,来自全世界的嘉宾将探讨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汇聚各方力量共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让政策、科研与应用联系更紧密

长期关注高交会的人不难发现,本届高交会从开幕式开始,就显现出许多不同。

与往年不同,今年高交会的开幕式设成果发布环节。隆重的开幕式后,云天励飞、中兴通讯、英飞拓、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等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代表登台亮相,面向全球参展商和观众发布成果。

广东科技展团也有新变化,在高交会现场设置两个展位,不但在综合馆展现全省重大科技成就、重大战略性科技力量与创新平台13项,而且首次参与专业展,组织36家单位58个项目参加本届高交会,在高端装备制造展区集中展示广东在高端制造产业创新领域中一批突破技术瓶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攻关力量和技术成果。

多年来,高交会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大阅兵”,还成为科研和市场的黏合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高交会上面对面交流,激荡政产学研的“和弦共振”。一系列论坛也搭建了交流平台,让政策、科研与应用的牵手更加紧密。

接到高交会的邀请,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高交会不仅是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而且在中国加强基础研究的趋势下,更关注科技创新的原动力。”爱思唯尔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在深圳会展中心告诉记者,过去20年是中国融入全球科研网络、实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0年,中国的科研学术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进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将有利于中国的科技进步,也有助于全人类科学的发展,高交会为全球科技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平台。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连续参加高交会近20年,见证了高交会的变迁。他在今年高交会上最常谈起的就是11月15日在2023西丽湖论坛上揭牌成立的深圳理工大学(筹)算力微电子学院。这是国内第一个以“算力微电子”命名的学院,担任该院创始院长的,就是曾经的龙芯CPU、海光CPU创始人之一唐志敏,既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也有造商业芯片的经历,被樊建平誉为难找的“两栖人才”。

樊建平告诉记者,高交会每年都展现大量创新性产品,明显反映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趋势;而近年来,“从0到1”的创新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和科研机构应义不容辞担当起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责任,并利用高交会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有效衔接。

让创新企业更加璀璨、走得更远

1999年深圳举办首届高交会时,腾讯刚创办一年左右,成立6年的金蝶还只是一家由个人资本发展起来的小规模软件企业,借助高交会平台,它们获得了关键的投资,后来成长为家喻户晓的企业。

近两年的高交会,除了众多知名企业亮相,一大批包括“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也纷纷亮相,各显身手。本届高交会以“璀璨之星”为主题设立了“专精特新”展,寓意“专精特新”企业的星星之火将闪亮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该展的展出面积从去年第一次设立时的600平方米,增加到今年的5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也从去年的40多家增加到今年的近600家,展示的产品技术创新能力领先,交互性、趣味性更强,主要涵盖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移动通信、数字娱乐、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等前沿领域。

在高交会开幕首日举办的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主题对话环节,多位嘉宾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发展建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胡益民坦言,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搬到工厂,再推到市场应用,是创新企业必经的“产学研用”过程,尽管艰难,但一定要沉得住气,做好十足的思想准备。如何助力包括“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走得更远?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平军建议,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容错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大胆创新。

高交会以展带会,以会促展,虚实结合,让人们更加立体地感受到这场“科技盛宴”带来的创新动力。从高交会出发,人们不仅看到世界科技的最前沿,也可通过“最强大脑”的专业知识分享和思考,借力高交会的“高”平台看清前进方向,继续乘风破浪。


节水优先,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深圳前海:打造科技发展机制创新试验田

深圳福田:都市型科创区拔节生长

◢深圳罗湖:布局七大产业,激活创新动能

深圳宝安:跨越式发展的创新密码

◢深圳龙岗:迈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深圳光明科学城:乘创新浪潮,谋产业先机


【采写】南方+记者 马芳 

【摄影】南方+记者 朱洪波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文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