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时评|“满天星星”的南海,数智化转型有了新答案

南方+ 记者

文|孙景锋

中小企业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南海企业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2023年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来自南海的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兴精密”)作为唯一发言企业代表,联合中国电信发布了金属加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首次对这一基础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进行了展望。

同一时间,由创兴精密投资建设的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铁人云”)在佛山正式开业。平台基于企业自身转型经验,通过接入金属加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精密金属结构件加工及数字化转型服务,致力打造成金属加工企业紧密协作的云工厂平台。

企业迈出的一小步,是南海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风向。对于“满天星星”的南海来说,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事关产业升级的长远布局。市场力量的积极参与有望加快转型步伐,引领南海制造数智化发展的新风潮。

 1 

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一直不遗余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出台了专门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建设。

南海以制造业立区,早在2021年就提出三年时间投入65亿元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市前列。截至今年9月,南海已有超过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占比近50%;区内已累计涌现6个国家级的示范项目、65个市级数字化工厂车间。在佛山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中,南海区企业数量占52%,产品数量占47%,两项数据均为全市五区第一。

但相比起大型企业,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一直是南海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和难点。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难以承受高昂的转型成本,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由于生产的产品需要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等特点,天然对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有着强烈需求。

以作为制造业重要基础的非标金属加工行业为例,目前南海区拥有非标金属加工相关制造业数量超1万家,为各行各业提供金属零部件生产加工配套服务,但大部分企业小而散、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与此同时,这一行业由于业务流程复杂,生产过程涉及材料非标、结构非标、工艺流程非标等问题,要求企业在进行数字化改造时需要一套完整、灵活的数字化方案,而行业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人力、研发成本,导致该行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较低,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占比不超过10%。

对于每7个人就有1个老板的南海来说,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是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没有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南海数字化转型就难言成功。

 2 

不仅政府在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而努力,更多标杆企业率先行动起来,为探索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寻找答案。创兴精密就是其中的典型。

作为本地钣金龙头企业,创兴精密已经成立21年,专攻高端装备类钣金加工,主要为世界500强企业及A股上市公司等龙头企业提供定制钣金加工服务。以2022年为例,创兴精密共制作了超过9万种产品,涉及的零配件超过10万种,每个产品需要走十几个工艺,常常面临设计工程师不足,机器等人的情况,产能利用率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为了破解难题,早在8年前,创兴精密就开始重点布局数字工厂建设,不断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由企业组建的团队从源代码底层搭建开始,结合非标金属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的痛点,自主开发“企帅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整合“ERP+PDM+MES”等多个系统和功能,打通了从销售、产品研发、生产、采购到仓存、财务等业务的全流程,让各个环节的数据真正流通,通过数据分析打通生产堵点,实现降本增效。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创兴精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创兴精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企业的自主探索通过市场检验,证明是成功的。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创兴精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土地使用率提升50%,员工由230人精简到130人,产值却提升了100%,订单准交率也从63%提高到87%,利润率从3%飙升至18%。

2022年9月,在全国首届“光华杯”比赛上,创兴精密数字化转型生产案例从全国各地30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一等奖。从南海制造土壤中走出来的转型案例,为全国数字化贡献出重要经验。

 3 

通过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创兴精密完成了从0到1的探索;而从1到10,企业有了更大的目标:希望把自身积累的技术、经验和路径转化为一个行业级的平台,带动更多中小金属加工企业实现转型。

由创兴精密投资建设的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人云”),让这一切成为可能。“铁人云”的打造基于金属加工这样一种行业现状,金属加工主要涉及25道工艺,很少有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所有工艺,推动工厂之间的协作成为提升行业效率的最优解,而“铁人云”的打造为这种紧密协作提供了平台。

通过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创兴精密完成了从0到1的探索。

通过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创兴精密完成了从0到1的探索。

根据设计,“铁人云”致力打造成承接精密金属结构件加工的商业平台,一头链接国内外领先的高端设备制造商,一头向行业内广大中小企业开放,通过对金属加工企业的质量数据、交期数据等经营数据进行分析、评级后,根据设备制造商的订单情况和加工企业的实力及信用评级进行派单。

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服务接入数字化协作平台,让原来沉淀在企业内部的生产数据流转起来,成为评估企业生产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转化为能够为企业争取到更多订单的数字资产,从而大大提升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这个过程中,平台依托创兴精密积累的经验和数字化团队,以中小企业普遍能够接受的成本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形成数字生态和行业集群,破解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产能不均衡难题,整合成为多企业协作的“云工厂”。

 4 

“铁人云”的推出不仅惠及金属加工企业,对于佛山、南海推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点竞争,而是区域之间、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要增加产业链竞争力,需要打造一批行业级平台,推动行业级的数字化转型,增强产业协作能力。

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立体仓及数字化生产场景。 黄艳姿 摄

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立体仓及数字化生产场景。 黄艳姿 摄

当前,南海区数字化转型重点已从培育龙头标杆企业、以点发力,转向中小微企业连片成面。今年9月20日,南海发布“数字领航”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推动中小微企业广泛开展数字化转型、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数字化产品单点应用、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等。

在数字化服务商方面,除了像背靠广东创兴精密成长起来的佛山企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这些本土服务商外,还有包括腾讯、京东、徐工汉云及工业富联等经工信部认定的“双跨平台”,阿里云、华为、京东、腾龙湾区等也已经在南海布局。

与此同时,南海数字化转型对接活动的发起者更多地从政府转向商协会、服务商等市场力量,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也更多地从政策引导转向企业需求。

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在企业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下,南海的数智化转型步伐正越来越快,越来越稳。

相关阅读:

深读|左手打铁,右手拿铁:佛山金属加工业踏上数字化新里程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