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的馥郁浓香中,与合作伙伴交流、品鉴咖啡,洽谈、寻找合作机会,抑或登录云加工平台接单,再由平台自动将订单拆解,简单的就地或就近派单生产,复杂的发送至总部生产、加工。
边喝咖啡边“打铁”,这将是南海“创二代”,广东铁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人云”)董事长欧阳梓聪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常态。这也是曾经抵触接班的欧阳梓聪,此前没有想到的场景。
铁人云,是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兴精密”)投资建设的金属加工云平台项目,除了创兴精密及其下游客户外,还链接了同为金属加工行业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其提供精密金属结构件加工接单及数字化转型服务。而创兴精密,是一家从南海狮山起家,历经21年成长起来的跨行业非标钣金细分领域龙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就在11月11日召开的2023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创兴精密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在台上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经验。
从想要“逃离”到开始“接班”,创兴精密发生了什么?又凭何登上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分享经验?
“铁人云”现场的智慧工厂。
行业困境:难以做大
杂乱的地面堆放着各种形状的金属材料或成品。行走在车间,金属切割四溅的火花,尖锐刺耳的噪音让人烦躁,仿佛脑袋都开始疼起来。
这是不少年轻人想象中的“工厂”“车间”的样子,也是欧阳梓聪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愿意接班的原因。
创兴精密是一家主营非标金属加工的企业。2001年,高楚慧和丈夫斥资80万元,购置了第一台数控冲床。次年,创兴精密注册成立,高楚慧和丈夫正式走上创业路。
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行业,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对金属进行个性化加工,通过切割、焊接、折弯等方式,形成符合客户需求的零部件或成品,为下游包括汽车、机械设备、半导体、医疗、航空、通信电子等所有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
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涉及材料非标、结构非标、工艺流程非标等问题,业务流程复杂,且订单具有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企业难以做大。
以2022年为例,创兴精密共制作了超过9万种产品,涉及的零配件超过10万种。一个60万元的订单,可能要设计、生产500多个钣金加工组件。在没有进行数字化改造前,车间按图加工,仅仅为了给生产工人、业务员和跟单员准备纸质设计图,就要动用3名文员、2台打印机,还有每月3吨用纸。
为保证订单交期和质量,创兴精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习惯多备两成材料以备不时之需。不断走高的人力、原材料、仓储等成本,让创兴精密直到2019年在新三板挂牌的时候,利润率也一度只有2到3个点,怎么也上不去。销售额也一度卡在5000万元上下,无法向上突破。
这就是非标金属加工行业的共性问题: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南海非标金属加工相关制造业数量超1万家,产业链完备,但普遍存在企业小而散、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但高楚慧相信,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行业。这一行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器、仪表、设备、电力、网络、厨卫、航空、军工、新能源、电力、通讯等行业领域,涉及几乎所有制造行业,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的重要基础,“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高楚慧说。
改变:数字化转型
如何让企业做大做强,与万亿级的市场相匹配?数字化改造,是创兴精密选定的路。
于是,从2012年开始,创兴精密就以降本增效为目的,开始“上系统”。但这一次转型并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
彼时,公司斥资数百万元,在采购、仓储、财务等管理环节应用软件引入了多套软件系统,但由于相互独立,反而产生了“数据孤岛”,订单执行期间,工作人员难以对执行进度和质量进行及时监控,信息化改造未能有效提高交付效率。同时,由于系统与生产需求并不适配,数据靠人手录入或导出,相当于增加了人力投入。
这是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遇上的首要问题:系统适用性。显然,由于行业离散型生产的特殊性,外购的软件系统并不匹配创兴精密的生产需求,导致“系统上了,效益没上”。
因此,从2015年开始,创兴精密正式组建团队,从源代码底层搭建开始,自主开发“企帅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ERP+PDM+MES”三位一体复合式信息流系统,打通了从销售、产品研发、生产、采购到仓存、财务等业务的全流程,实现各个环节的数据流通。
但不论是研发新系统期间,还是应用推广阶段,创兴精密都面临不少阻力。“这套系统我们‘等’了三年。”高楚慧回忆,聘用专业人才进行开发整整耗时三年,期间,在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效益、看不到结果的情况下,公司仍然坚持投入研发。
不仅如此,仓库刚“上系统”时,由于工作模式被完全改变,一些部门员工对转型存在抵触情绪。后来,创兴精密对人员进行了一次“换血”,请来了一批年轻人,转型得以顺利推进。
在11日的大会现场,创兴精密通过一条视频向与会人员介绍其数智化转型的成果:企业的仓库搬到车间中间。创兴精密接到的每一张订单,都会在第一时间拆解、设计出图。图纸分解在后台系统完成后会发送到车间排版,自动排版好系统就直接发到机台,机台接到指令之后,机械臂根据订单分派情况自动取料进行生产。现场工人只需看着图纸就可以进行加工。
数据或许更直观: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创兴精密的土地使用率提升50%,员工由230人精简到130人,产值却提升了100%,利润率也飙升至18%。尤其是立体智能仓储系统上线后,仓储空间直接从原来的3000多平方米骤降至220平方米,腾出了约90%的空间。以前1张复杂的订单可能需要5、6个人去跟,现在1个人就可以跟100张单。
从企业到行业:打造数字化平台
企业自身利润的提升让高楚慧对企业转型终于有了信心,而不断来自外部的肯定则让她更加坚信:创兴精密的路,走对了。
2022年9月,由创兴精密孵化的工业互联网业务公司——佛山企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电信、华为将创兴精密生产案例拿去参加首届“光华杯”比赛。
“我们最后PK的对手都是火神山、雷神山等其他业内的龙头,坦白说,当时觉得获奖的机会不大。”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创兴精密最后从30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一等奖。这对于高楚慧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来自业界的肯定越来越多。今年10月,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进十行百县”活动(佛山南海站)暨金属加工行业转型圆桌会在创兴精密举行。这是由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0人会主办,其在业内分量显而易见。会议聚焦金属加工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进行探讨分享,而创兴精密则作为成功转型的代表在会议上分享经验。
而在11日举办的2023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创兴精密也是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在台上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这场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联合主办的大会邀请了来自全省各地有意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参会,创兴精密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代表在会上介绍经验。
创兴精密与企帅研发金属加工云平台“铁人云”
但高楚慧的目标不仅仅在于企业数字化的成功转型。作为曾经多次转型碰壁的她,深知非标金属加工行业的转型困境,如何搭建一个平台,助力行业企业转型成了高楚慧的一个“执念”。
结合数字化改造的沉淀经验,创兴精密成立了企帅数字科技公司(数字化供给方)与铁人云公司(智能工厂),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改造的解决方案,赋能行业更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说,这个平台是创兴精密基于其企业的数智化转型经验,而研发出来的服务于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平台。
事实上,佛山企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显明早在2017年就开始专注于“铁人云”的研发。在他看来,中小企业受限于理念、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难以靠自身力量完成数字化转型,传统项目制推动数字化改造的方式很难适应中小企业不同阶段、不同业务、不同加工类型的需求。
也正如此,他认为要通过汇聚多种类型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以价值为目标的商业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等一揽子的改造升级,真正解决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阻梗。
“铁人云”就是实现上述愿望的一个平台。按照设想,该平台一头依托创兴精密的基础,链接国内外领先的高端设备制造商,一头向行业内广大中小企业开放,根据设备制造商的订单情况和加工企业的实力及信用评级进行派单。
简单来说,金属加工企业加入平台,就有机会接到新订单。前提是,企业自身要进行一定的数字化改造,将企业多项经营数据接入云平台——这也是“铁人云”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探索:重塑金属加工行业
“铁人云”的出现让整个金属加工行业面临一次重塑,这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点竞争,而是区域之间、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制造业基础雄厚,非标金属加工企业得到广泛发展,但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他们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很多企业购买了很贵的机器,但是实际利用率很低,超过60%的产能还可以再挖掘出来。”高楚慧说,“铁人云”通过万物互联,让整个区域的中小企业实现了行业大协同、生产能力协同。
简而言之,“铁人云”把有服务能力的企业整合起来建立数字生态,再去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当然,这样的前提是商业规则建设,当中涉及信用评级,金融方案等,通过数字化做信用评级,保证在平台上的加工单位合法合规符合标准。
“传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提前全局谋划,否则后期会面临不同软件、不同接口互相难以兼容的问题。而‘铁人云’则可以让企业实现按需下单,选购配置。”高显明说,最少只需要1万元就可以选配一个程序进行改造并且可以接入系统平台。换言之,非标金属加工中小企业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高效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降本增效,给行业带来实打实效益的同时,也让高楚慧曾经无比头疼的二代接班一事,有了转机。
数字化转型后金属加工业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打铁。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让传统的打铁变得简单,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制造业通过转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科技。”高楚慧说,此前儿子一直不想接班,他更喜欢咖啡。但在数字化转型后,他实现了一边打铁,一边拿铁。“打铁不再是辛苦的代名词,而是变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
这样的结果正是高楚慧所乐于看到的。“这个平台一方面尊重了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意愿,另一方面借助科技力量和技术的突破,实现了制造业的传承问题。”高楚慧说,以后简单的订单现场可以加工完成,复杂的订单通过万物互联,通过网络发布,驱动整个行业的设备和机器。
目前,“铁人云”平台已经进驻了十几家企业,按照计划,接下来平台将通过招商加盟,在两年内发展130家企业,他们通过平台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把企业经营数据接入到服务平台,形成初步行业集群。“希望可以将数字化从企业推向整个产业。”高楚慧说。
【撰文】李慧君 黄艳姿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