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视评,我是叶洁纯
最近我们和北大教授周其仁老师去了趟非洲调研。在非洲调研的时候,周老师首次把最近6年关于制造业的调研,总结为3句对企业突围的建议。上一期我们讲了第一句话是:细处求精益,这一期接着讲。
第二句话是:宽处谋布局。
什么意思呢?三年疫情期间,我们经常讨论制造业怎么应对不确定性。尽管疫情已经阶段性过去,但是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是一直都有的。
周老师认为,善阵者不战,大跨度布局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一招。无论是关税壁垒还是疫情,即使有很多危险,这些危险也不会同时发生在跨度很大的不同地方里。如果企业的布局跨度很小,很容易被一网打尽,但是跨度大就可以增加生存的机会。
最大跨度的布局就是全球布局。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企业要修炼在全球布局,也就是常说的全球化的能力来应对不确定性。
去年,我们在实地调研56家佛山企业后发现,佛山制造业正迎来第四波走出去浪潮,企业出海的欲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比如美的去年一口气在海外新增了5个工厂。
今年,这股出海浪潮有增无减,而且最大的特点是,很多去年还在张望的佛山中小企业,今年已经行动起来了。
为什么呢?前不久,一家年产值只有4个多亿的家电企业配件商告诉我,他们今年一边在泰国寻求设厂,一边正在意大利寻求并购标的。因为相比前几年客户建议他到海外设厂,今年以来,客户已经明确没有中国以外的第二工厂,就不给订单。
也就是不出海,就出局了。无论是应对不确定性,还是紧跟客户需求,修炼大跨度布局已经是佛山制造的必修课了。
第三句话:高处求独到。
周老师认为,中国制造业真正的转型要从“看到了造”走向“想到了造”。什么意思?“看到了造”,就是这个产品已经存在了,你看到再制造出来,这是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制造模式。“想到了造”,这个产品原来不存在,你先想出来了,再把他造出来了。
为什么要从“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呢?
一个是为了跳出红海竞争,打破优势的诅咒。我们经常说,我们有后发优势,所谓后发的优势,就是可以借鉴先发经验,别人造出来了,你看到了再去做。但是如果一直都这样,后发优势就会成为后发诅咒,大家都看到了,那么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就会有今天看到的各种产能过剩和红海厮杀。
怎么打破诅咒,就要用最厉害的创新方式——“想到了造”,因为是你想出来的,相比别人已经造出来的,你的领先时间的优势会更明显,护城河和门槛也会更高。
这事听着很难,但创新从来就不容易,更何况是最厉害的创新。
细处求精益、宽处谋布局、高处求独到。这就是我们过去6年调研的核心发现,希望对你有启发。
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出非洲调研特辑,欢迎持续关注,再见。
相关阅读:南方视评|制造业如何突围?6年调研发现3条战法(上)
【出镜/撰文】叶洁纯
【拍摄】戴嘉信
【剪辑】杨馥铫
【策划】林焕辉 陈捷生 赵进 叶洁纯
【采写统筹】叶洁纯 吴欣宁
【视频运营】王虹丹 熊琳 杨馥铫 杨晖桃
【调研组成员】叶洁纯 吴欣宁 林东云 王谦 华声宇 蓝志凌 林洛峰 李周秦 何帆燕
【联合出品】佛山市工商联 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