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辆!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依旧向前奔跑着,并达成了2000万辆下线的壮举。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
相校于整体汽车市场的销量增幅,新能源汽车可谓是“稳赢”,在市场占有率上达到28.3%,成为市场的最大牵引力,推动汽车产业向前发展。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迈入规模化、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建立了有机协同的产业体系,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狂飙”的背后是厮杀更加激烈的“下半场”。价格内卷、分化加剧、优胜劣汰……销量向“上位者”汇聚,“下位者”却黯然离场。
这场年中大考,一个加速洗牌的全新格局正在浮现。
强者恒强!
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部丛林法则的写照,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现如今,下半场的新能源竞争也已硝烟四起。
不过,这场比拼中,传统车企却大获全胜。
乘联会数据显示,1—6月,比亚迪、广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优异,推动整体市场大幅增长。其中,比亚迪1—6月销量1255637辆,同比增长95.78%,远超一汽大众,成为上半年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依靠底蕴深厚的造车实力、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以及成熟的体制机制,传统车企孵化出的新能源品牌在电动化上成果颇丰。广汽埃安1—6月累计销量209336辆,同比增长109%;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吉利孵化的新能源品牌极氪,1—6月交付44145辆,同比增长132.22%,实现翻倍增长。
精准判断市场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的多线并举,以及在出口业务中获得大幅增量,成为传统车企破局而出的制胜法宝。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愈发向“头部”倾斜,“头部”的市场话语权变得越来越强,已经打破燃油车的原有格局。
中汽协数据显示,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的企业集团销量为318.3万辆,同比增长58.8%,占新能源汽车销量总量的85%。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销量分化现象也更加明显,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加速洗牌。
在豪华市场,新能源汽车同样打破了品类区分的认知。例如,理想汽车6月交付新车首次突破3万辆,同比增长150.1%,在豪华市场超过了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等品牌。
随着6月的渗透率达到35.1%,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融入主流市场区间,与燃油车正面博弈。加速占领燃油车市场空间,头部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电动化赛道不断变窄,厮杀的激烈程度空前。
强者恒强的关键点在于,清晰把握自身的发展优势,掌控用户需求与市场方向,从技术创新、产业链布局,全方位强化产品力,进而全面提升品牌力,形成一股合力势能,在强大的基础支撑下,发展全面提速。
活下去!
高者超120万辆!低者仅为5万辆!
这是上半年销量数据的真实一面。市场两端分化进一步加剧,冠军车企销量甚至是第十名的60倍。在新能源总体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背后,是部分车企的“至暗时刻”。新势力玩家面临淘汰困局,豪华、合资车企转型困难,面对内卷的市场形势,如何“活下去”成为最大的难题。
今年上半年,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让新能源车企被迫“开卷”。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多次降价,秦D-Mi车型的价格甚至下探至10万元区间,不断挤压新势力车企的生存空间,为新能源汽车“淘汰赛”按下加速键。
新势力车企在“透支”,其赔本赚吆喝的打法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号称从不“降价”的蔚来,开始向市场“低头”,将免费换电权益剥离出来,全系“降价”3万元。即便造车多年的小鹏与蔚来依旧未实现盈利,毛利率空间已经无法继续压缩。
不少新势力车企甚至陷入“停滞”,威马工厂停摆、欠款欠薪,今年被多次强制执行;爱驰汽车工资无法按时发放、APP无法正常打开;天际汽车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
曾经雄心壮志要闯出一片天地的新势力,如今却落得一地鸡毛。
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所言,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100多个乘用车品牌中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只有2、3个,“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这正是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厮杀”激烈的惨状。
豪华品牌与合资品牌,同样面临着电动化转型较慢的难题。6月数据显示,相比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58.8%,豪华车仅为30.9%,而主流合资品牌仅为3.7%,电动化转型战略成效不大。
在下半场的“厮杀”中,如何找到自我的精准定位,以强势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在这场“拉锯战”中缩小差距,从根本上强化自身优势,以战略优势另辟蹊径进行突围?
例如,凯迪拉克、广汽丰田等品牌打造“油电同价”战略,与燃油车竞合关系不断融合,凯迪拉克新能源车型锐歌调整价格后,打入35万级主流的豪华纯电市场,将新能源车的价值拉到与燃油车同等水准,产品竞争力有效提升。
蔚来ES7、蔚来ET7、红旗HS9等车型同样瞄准4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市场,销量不断走强,在高端市场挖掘增量。依靠自研智能技术“上车”的小鹏,快速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也让新车订单量不断走高。
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市场的鏖战会更加激烈。是“生”抑或是“死”,需要拿出看家本领,全面调整发展战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真正实现自我颠覆、破局重生。
【开栏语】“卷”,是当下汽车产业最好的注解。从“掀桌式”的价格战到极度分化的市场走势,过去半年,中国汽车产业挑战重重,市场在一片憧憬中却超乎想象地“低开”,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内卷”,又在政策呵护下艰难“回暖”。即日起,南方+推出“中考答‘卷’”系列报道,回顾汽车产业面对全新挑战与机遇,半年来给出的新答卷。
◎专题
【采写】南方+记者 拱千舒
【话题研究员】邵玉梅
【统筹】郭小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