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炸了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 周观天下

观天下
+订阅

6月6日,乌克兰南部赫尔松州俄罗斯占领区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到破坏,突发决口。目前已造成多人失踪、上万人紧急撤离,下游水位大幅上涨,带来严重生态和人道主义风险。对此,俄乌双方互相指责,僵持不下。

同一天,印度奥里萨邦官方最终确认,6月2日发生在该邦的列车脱轨相撞事故共有288人遇难。这是印度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列车脱轨相撞事故,一年花上百亿美元进行铁路基建,为何仍惨剧不断?

灾害、事故接二连三发生,日本却要在明知有其他解决方法时再添一把火。随着核污染水排海隧道工程的基本完工,日本排污入海进入倒数阶段。核污染水一旦排海将“覆水难收”,给全球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带来危害。

当今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平与发展才是正道。6月4日闭幕的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受到多方关注。

本周,我们精选了4个时事热点,与你一起“周观天下”。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袭

俄乌双方各执一词

6月6日,位于赫尔松地区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到破坏,第聂伯河下游水位大幅上涨,造成严重生态和人道主义风险,其危害相当于1200个西湖倾泻而下。6月9日,乌克兰内务部长伊戈尔·克利缅科表示,灾害已致该地区4人死亡,13人失踪,2412人被疏散;同一天,赫尔松地区代理负责人萨利多表示,目前卡霍夫卡水库的水位仍在下降……

6月8日,居民在赫尔松州乘船出行。新华社发

6月8日,居民在赫尔松州乘船出行。新华社发

究竟是谁炸毁了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俄乌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是罪魁祸首。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事件是俄乌冲突导致的又一恶果,要求追责。中方对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破坏表示严重关切,并支持联合国同有关人道组织积极行动,为人员转移和后续救助全力提供协助

目前事件尚未水落石出,然而灾害所造成的风险却已展现:

除人员伤亡和转移外,用水短缺还将导致乌克兰南部工业活动和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洪灾会破坏下游地区的耕地,水库水位下降本身也会影响农业灌溉。同时受灾地区的地下供水管网、储存的化学原料、垃圾处理厂等都会遭到洪水侵袭,这可能导致卫生状况恶化。

此外,卡霍夫卡水库是扎波罗热核电站冷却水的重要来源。庆幸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日前确认,扎波罗热核电站尚未面临安全风险,但卡霍夫卡水库水位的持续下降可能会导致未来无法向核电站继续供水

6月6日拍摄的卡霍夫卡水电站遭破坏后的现场。新华社发

6月6日拍摄的卡霍夫卡水电站遭破坏后的现场。新华社发

相关阅读>>>

乌克兰局势面临持续升级风险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遇袭,河水漫灌上千人撤离!俄乌官员表态

美国就水电站大坝遭破坏表态:不确定谁应负责,但乌做此事不合理

谁炸塌了赫尔松关键大坝?危害相当于1200个西湖倾泻而下

“最严重列车事故”致千人伤亡

印度为何铁路悲剧频发?

当地时间6月6日,印度奥里萨邦官方最终确认,6月2日发生在该邦的列车脱轨相撞事故共有288人遇难,800多人受伤。调查显示电子联锁系统信号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经过几日抢修,事故现场已经整修完毕恢复运营。

6月3日,救援人员在印度奥里萨邦巴拉索尔地区的列车脱轨相撞事故现场工作。新华社发

6月3日,救援人员在印度奥里萨邦巴拉索尔地区的列车脱轨相撞事故现场工作。新华社发

就伤亡人数而言,这是印度本世纪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列车相撞事故。英国《卫报》报道称,印度铁路每年发生数百起事故,大多数铁路事故都归咎于人为错误或过时的信号设备。

事故发生后,印度总理莫迪于6月3日抵达事故现场,并表示,“对此次事故感到痛心,将为受影响的人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自莫迪上任以来,印度已经投入数百亿美元资金用于铁路基础设施现代化项目建设,莫迪甚至将推动“高铁经济”视为自己任内的一大政绩。

6月4日在印度奥里萨邦巴拉索尔地区航拍的列车脱轨相撞事故现场。新华社发

6月4日在印度奥里萨邦巴拉索尔地区航拍的列车脱轨相撞事故现场。新华社发

然而此举却并没有为印度铁路带来根本性变化。被称为“经济生命线”的印度铁路网络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前的英国殖民时代,老旧的设施携带着大量安全隐患;同时虽然政府在铁路基础设施上投入了不少资金,但这笔钱却大都花在建设新线路上,用于维护轨道等安全措施的费用正在减少。

残酷现实击碎的不只是莫迪政府的“基建梦”,还有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或许莫迪应从惨烈的事故现场中意识到,相比于“让印度铁路提速”(莫迪2014年大选时提出的口号),“让印度铁路安全”才是当下最首要的任务。

相关阅读>>>

印度奥里萨邦列车脱轨相撞事故共致288人遇难

印度20年来最严重的火车事故,凸显出印度哪些问题?

这是印度今年最悲伤的一天,至少暴露了三个问题

莫迪将“准高铁”视为政绩,印度铁路一年花300亿美元,为何仍惨剧不断?

罔顾民意“逆流”而行!

日本排污入海进入最后阶段

6月6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称,向用于排放核污染水的海底隧道灌注海水的作业已于当天早晨完成,目前管道内已注入约6000吨海水,用来进一步稀释即将排放的核污水。

截至6日,排海项目的隧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东电称全部工程计划于本月底完工,日本排污入海已进入最后阶段

2021年2月13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储水罐。新华社发

2021年2月13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储水罐。新华社发

日本政府不顾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反对,于2021年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过滤稀释后排入大海,并于今年1月宣布排放时间定为“今年春夏之际”。

尽管日本政府一直宣称核污染水“无害”,但事实却一再“打脸”。据日本媒体报道,东电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5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体内放射性元素超标,放射性元素铯含量达每千克18000贝克勒尔,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标准的180倍……

2023年5月16日,民众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总部前集会要求叫停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新华社发

2023年5月16日,民众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总部前集会要求叫停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新华社发

类似数据让日本政府的“洗白”反而越描越黑,号称海洋大国的日本正在违背国际海洋秩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一己私利漠视人类共同利益的日本正一步步沦为全球的“海洋公敌”。

相关阅读>>>

日本一定要做地球的罪人吗

中国代表严厉抨击日本排放福岛核污染水

投票|福岛核污水排海有新动作,你还会吃日本海鲜吗?

香格里拉对话会激烈交锋

中美不同安全观对比鲜明

备受瞩目的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于6月4日在新加坡闭幕。此次香会的热点之一依旧是中美之间的博弈与交锋。其中,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会上的发言尽显中美之间安全观的不同。

6月4日,李尚福以“中国的新安全倡议”为主题,强调要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促进地区与全球安全,推动构建开放、包容、透明、平等的地区安全合作架构。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演讲。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演讲。视觉中国供图

而就在此前一天,奥斯汀以《美国在“印太”的领导地位》为题对美国的“印太战略”进行了阐述,他提到建立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同时表示美国正加紧推进实施“太平洋威慑倡议”,升级美日澳、美日韩与美日印澳等多边军事合作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发表讲话。视觉中国供图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发表讲话。视觉中国供图

两国防长的发言鲜明地展示了中美截然不同的安全观。亚太地区如今最需要的是和平与合作,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亚太是和平发展的高地,不是大国博弈的棋局;而美国却公然表示要加强军事部署、发展防务合作、增加军演,投入大量战略和军事资源,无视各国最关心的发展问题。

如同中国代表团在香会期间就奥斯汀发言的回复一样,为和平、为发展、为合作而来的中国,奉劝美国“领导不是霸权,地位取决作为,行动胜于空谈!”

相关阅读>>>

直击香格里拉对话会现场:中国从不拒绝真诚交流

香格里拉对话会:交锋非战,止戈为武

中美防长齐聚“香会”:一位倡导安全,一位鼓噪霸权

【文字】观察员 王露纯 泠汐

【海报】莫迪

【策划】陈梅玉

编辑 吕虹 李杰伦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