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中山旺了一把!
到底有多旺?一组来自中山市文广旅局的旅游数据就能说明问题:2023年“五一”期间,中山接待旅游人数133.49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46.9%,实现旅游收入7.36亿元。
占地仅500平方米的孙中山故居,假期前3天共接待游客约15.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倍;日常入园客流不过千人的中山詹园,假期前3天接客量上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倍;今年“五一”假期,中山纳入监测的重点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75.25万人次。这相当于接近1/6的中山常住人口都在重点景区里打转。
不过,今年的“五一”,异常火爆的又何止景区?中山各大商圈也迎来了三年来的人流高峰。《百度地图风向标》晒出了导航热度排名前10的购物中心榜单。排行第一的中山利和广场超48.8万人导航;近38.2万人近期导航至大信新都汇(石岐店);近21.9万人近期导航来过百汇时代广场……
五一期间的COCO City正在举办活动。
“别人进淄博赶烤,我们来天虹赶集。”
“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多人了,寸步难行!”4月29日,中山首家天虹购物中心赶在“五一”假期首日开业,进入新商圈的市民如此调侃道。中山老牌商圈假日广场的负责人也表示:“假日广场日常客流保持在1.5万至2万人。今年‘五一’对比平日增长约40%。”
一股消费热流,在这个“五一”小长假得以释放。
商圈客流显著增长
为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营造热烈消费氛围,赶在“五一”假期前,“中山乐购·居夏”促消费活动正式启动,线上、线下促消费,“真金白银”派出近5000万元消费券,助力市民“买买买”,燃旺城市“烟火气”。
利用各自辖区内商圈优越的聚客能力,中山各镇街也发动重点商圈推出涵盖文化周、嘉年华、汽车促销、餐饮折扣及各类购物优惠,鼓励市民踊跃参与,激发消费增长动能。
根据笔者走访情况,五一期间,中山消费市场恢复态势明显,各大商圈客流明显增加。其中,华发商都日均客流达2.8万至3万人次,整体客流较平日提升约20%;假日广场日均客流达3.4万人次,对比平日增长约40%;大信新都汇石岐商圈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日均客流突破12万人次,对比平日增长20%至30%;天奕星河COCO City的日均客流达到3.6万人次,同比客流增长25%。
五一期间,假日广场举办了“云朵市集”。
随着客流的显著增长,消费数据也同步向好。中山市华发商都商业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郝超透露,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整体客流稳步提升,各个商家的营业额则水涨船高,超过22%。这一数字也超出了华发商都的目标预期。
“消费者对于出门购物的信心逐渐提高,商圈客流量也随之逐步回升并恢复到较高水平。”天奕星河COCO City项目总经理胡红星表示,第一季度,一些社交消费类型也开始逐步升温,例如餐饮、娱乐、旅游等,这些都对商圈客流量造成积极影响。
中山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重点监测的8家商超销售总额6489.3万元,比2022年同期5925.03万元上涨9.52%,比2019年同期6485.62万元上涨0.06%;重点监测的11家餐饮企业销售总额1573.3万元,比2022年同期1352.11万元上涨16.36%,比2019年同期1412.59万元上涨11.38%;重点监测的8家住宿企业销售总额445.83万元,比2022年同期196.69万元上涨126.67%,比2019年同期418.16万元上涨6.62%。
华发商都在“五一”期间举办了连场活动。
餐饮业成“火车头”
那么,在消费层面上,各商圈的经营业态和个体消费对比疫情前,又出现了哪些变化?
根据各大商圈提供的资料显示:华发商都内入驻的品牌商家有近百户,其中服装、零售商铺占30%;餐饮业态占35%,经营面积超一千平方米的主力店占另外的35%;而假日广场的商户中,服饰零售占54%,餐饮业占20%;大信新都汇石岐店B座零售占比30%、餐饮业占比35%;而天奕星河COCO City的餐饮业则占33.2%,零售占21.5%,经营面积超一千平方米的主力店占24.6%。
假日广场内的商铺品牌分类占比情况(受访者提供数据)
石岐大信B座的商铺品牌分类占比情况(受访者提供数据)
商圈COCO City的商铺品牌分类占比情况(受访者提供数据)
华发商都的商铺品牌分类占比情况(受访者提供数据)
中山市假日广场副总经理郑晓华表示,餐饮客流是判断商圈人流的重要风向标。连日来,假日广场餐饮店的客流量比之前3年回升较快,相对稳定;而零售业客流则回升相对慢一些。而大信新都汇石岐店B座副总经理郭兰兰则表示,今年石岐大信商圈的客流量比之前3年明显有所回升;总体上看,餐饮、娱乐休闲业态的人流相对集中,消费活跃,零售类消费逐渐恢复中。
纵向对比“五一”节前和节中的客流变化,上述数个商圈平时日均客流在1.5万—4万人次不等,长假期间日均客流增长在20%—40%之间。有商圈负责人表示,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第一个“五一”小长假,顾客的消费热情得到了较好释放,但想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客流、消费水平,尚需时日。对此,一名商业地产专家表示,2020年以来,中山城心的商圈版图仍在不断变化,随着石岐华发商都、万象汇以及悦来天虹购物中心的开业,在逐渐填补区域商业空白的同时,也将城区商圈消费进一步“打散”。
假日广场日常客流保持在1.5万至2万人。今年“五一”小长假对比平日人流增长约40%。
从现场走访情况到各种统计数据都反映出,中山消费市场的复苏势头强劲。作为经济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板块在复苏的进程中也许不会一帆风顺,但随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加强协力,可以预见中山的消费氛围和市场环境将继续变好,未来中山消费板块的强劲韧性值得关注。
“手拉手”把钱赚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商圈的地方就有竞合。不过是,有些商圈杀气腾腾,竞争之态毕现;有些商圈和气一团,“手拉手”把钱赚了。
《百度地图风向标》晒出了导航热度排名前10的购物中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中山本土品牌为主的热门商圈,如大信新都汇石岐店(下称“石岐大信”)、利和广场、假日广场等;一类是近三年才开业的外地品牌商圈,诸如天奕星河COCO City、华发商都、万象汇等。而这些散布在中山市区的商圈,它们之间最远距离不过10公里,最近的距离几乎“背靠背”。
瞄准差异化的消费群体错位发展,让今年的中山市区商圈“手拉手”赚起了钱。
作为中山第一批购物中心代表,面对众多品牌、硬件优势均突出的年轻玩家,年届19岁的石岐大信并未黯然失色。据郭兰兰透露,大信新都汇石岐店B座的消费群体覆盖了全年龄段客层。基于往来的多年龄、多职业、多层次客群,其配置的业态品类齐全、品牌档次分布较均衡。
“数据显示,我们的中高等收入水平消费者较多,消费潜力大,客单价300-500元占比36.58%。这个比例在中山大型购物中心中属于高客单价商场。”郭兰兰说。
五一期间的大信新都汇正在举办明星见面会。
拥有50余家文化类企业,且文化类企业占据经营面积约48%的假日广场,却主要走“小而精”路线,其聚焦的主力消费者是对生活品质有要求、喜欢艺术设计氛围的年轻家庭或爱好者。定位成为中山文商旅地标的假日广场,在2021年更是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五一期间,文艺气息浓重的假日广场,则开办了“云朵市集”、中山首个AI艺术作品展,50多家当红餐饮、“手作”品牌集聚,为假日广场五一假期带来日均客流3.4万人次,对比平日增长约40%。
五一期间,假日广场举办了“云朵集市”,市民在现场还偶遇了明星。
与假日广场距离不到百米,于2022年11月才开业的大商圈“万象汇”,则是瞄准26-40岁之间的女性客群,引进的200家品牌中,30%城市首进品牌、50%城市高标店铺。这些“首店”优势,让万象汇成为了商圈中的一批“黑马”,满足了年轻女性消费客户热衷追求新奇体验的需求。
“与多数人想象的不同,隔壁的石岐万象汇去年开业后,不但没有造成冲击。相反,对假日广场是很好的加持。”郑晓华坦言,假日广场经营面积不大,定位是以文化和艺术为主的文商旅中小型商场,商家以设计类或带本地特色为主。万象汇是华润集团旗下品牌,商圈连锁品牌与假日广场恰好互补,形成错位。
“万象汇开业后,和假日广场相当于1+1大于2的效果,从区域上看变相形成更大的商圈,更好地吸引人流。”郑晓华说道。
而正是由于目标消费群体存在差异化,商圈之间的“恶性竞争”大大削弱,“1+1>2”的引流效果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胡红星认为,对目标消费者精准定位很关键。他表示:“借助人流统计、智能停车等科技手段,对商圈客流量更精准地定位、管控、分析,将有效提高商圈的整体效率和经营水平。”
这些城区商圈你最爱逛哪家?快来PICK吧!(可多选) 华发商都 大信新都汇石岐店 石岐万象汇 假日广场 天奕星河COCO City 悦来天虹购物中心 提交
【统筹】伍杰
【南方+记者】曾艳春 伍杰 廖冰莹 廖瀚
【摄影】叶志文
【制图】曾艳春
【通讯员】肖笛 关倚文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