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穿越万年,肇庆封开黄岩古洞再焕生机

南方+ 记者

在历史悠久的岭南大地上,肇庆封开县曾是两广首府所在之地。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统一中国,在岭南设交州,下辖两广及交趾地区,刺史治设古广信(今封开、梧州)。

此后的近400年里,广信作为岭南地区最早的行政首府,孕育出了最早的岭南文化、西江文化。

不为人所熟知的是,早在万年前的新旧石器交替的时代,今天的封开县境内已有了古人类生活的痕迹。

遥远的先民,曾在这片土地上过着以狩猎、采集的生活。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先民们以及他们生活的痕迹早已长眠黄岩洞,静待有朝一日重见天日。

重见天日

在南粤大地生生不息的人们,始终回眸来时路,他们一直探求着久久萦绕心中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

196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东省博物馆对粤西地区岩溶洞穴进行考察时,在封开县发现了黄岩洞遗址。这一发现,揭开了黄岩洞秘密的“冰山一角”,也拉开了“溯源”的序幕。

黄岩洞洞穴遗址洞口。封开县供图

1964年,广东省博物馆与封开县文化馆对黄岩洞进行复查与探掘。

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怀集县文化馆、德庆县文化馆等单位组成的溶洞穴考察队对黄岩洞遗址再次进行挖掘。

1989年至1990年之间,广东省博物馆与封开县博物馆联合组成发掘队,对黄岩洞遗址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发掘……

数十年间,多批省、市、县科考队伍先后来到这里开展清理发掘工作。一批批打制石器、穿孔石器、刃部磨制石器、砺石和其他石制品,以及大量螺壳、猪、鹿、麋以及骨骼得以出土,历经万年,重回世间。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邱立诚在《黄岩洞遗址的源流及其发展》一文中指出:黄岩洞遗址的石器绝大多数是用锤击法单面单向直接加工制成,但也有少数是用锤击法间接打击双面交互加工而成。

同时,遗址中出有少量的磨制石器预示着向新石器时代逐渐过渡

黄岩洞洞穴遗址的发掘对于中国南方地区及全国的史前考古、完善广东地区考古文化谱系而言意义重大,其中出土的人类头颅骨化石扩大了华南地区智人化石的分布范围

各类出土石器对确定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阶段的文化内涵、特征和序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黄岩洞的科考和发掘,将让我们朝着“我们从哪里来?”这一问题的答案又近了一步。

承上启下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黄岩洞遗址对于封开县揭秘古人类演化进程以及研究古代人类“西江走廊”有着重要作用。

邱立诚与杨式挺于1998年所著《西江——岭南史前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一文中指出,西江流域是起源自南亚地区的早期人类向东亚、东北亚迁徙的“东海走廊”重要通道之一

航拍黄岩洞。封开县供图

西江流域的封开垌中岩人、罗沙岩人、黄岩洞人等古人类都是这条连接线上留下的人类足迹。

另一面,《黄岩洞遗址的源流及其发展》一文中揭示了黄岩洞遗址和垌中岩遗址、罗沙岩遗址之间的关系:黄岩洞遗址由垌中岩遗址和罗沙岩遗址发展而来。

在位于封开县渔涝镇的垌中岩遗址中,曾出土过距今约二十万年的早期智人的牙齿化石。而在罗沙岩遗址中,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表明,7.9万年以及2.24万年前,这里曾有人类活动迹象。

黄岩洞遗址除了是垌中岩遗址和罗沙岩遗址的发展外,也是距今约7000年的簕竹口遗址、距今约4000年的乌骚岭墓葬和南丰战国至汉代墓葬等遗址的源流。

这充分表明,史前时期的封开,在文化交流和沟通上所发挥作用不容忽视

随着科考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能够感受到黄岩洞遗址散愈发强大的魅力。黄岩洞遗址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那一段历史,而是以中石器时代为主体的、经过新石器时代的源流和发展。黄岩洞遗址的影响深刻影响着后世,至今仍值得人们时常回味。

再开新篇

作为岭南地区最早的人类繁衍地、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封开,正在承担起推动两广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大任

近年来,封开县通过政府主导、专家支持、民间参与的形式,对各类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对广府文化和广信文化进行了系统性、专题性的梳理。

3月16日至17日,纪念黄岩洞洞穴遗址发现60周年研讨会在封开县举行。50余位文物考古专家学者围绕西江流域的古人类发展历程、黄岩洞洞穴遗址的发展前景等学术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同时也为更好地保护黄岩洞遗址,推动西江流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封开县黄岩洞陈列馆。封开县供图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冯小波建议,以黄岩洞陈列馆内的广东省考古研究院粤西工作站为基础,推进广信文化、岭南史前文化的相关研究,深入挖掘广信文化内涵,打造广信文化、岭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擦亮“广信文化”品牌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邱立诚建议,着眼于岭南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围绕“岭南古人类的繁衍生息地”“岭南古文明” “粤语发源地”“广府文化起源地”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旅项目的研究和策划,为提升县域品位、凸显县域特色创造有利条件。

黄岩洞陈列馆展厅内。封开县供图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杨式挺为大会举办专门致以贺信,寄语广东文博界同行,要“肩负起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当好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

文化的力量,穿越万年,历久弥新。在新的时期,随着对黄岩洞的研究仍将继续和深入,古老的岭南文化定将续写出新的绚丽篇章。

延伸阅读

岭南先民源起封开,纪念黄岩洞遗址发现60周年研讨会举行  

【南方+记者】卢逸轩

【通讯员】黄瑛居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