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学校校长余刚灵:中高职和企业联合培养是共赢

教育莞家
+订阅

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春伊始,省市都以一场高规格的大会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吹响奋勇争先的号角。

东莞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万亿城市的担当作为中强化人才吸引的支撑作用?2月21日,东莞市召开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动员部署会暨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

从春天出发,拥抱更好的教育未来,南方+特别推出“教育大家谈”栏目。通过对话校长、镇街教管中心代表、教育协会负责人,直面东莞教育亮点、焦点、难点,倾听并记录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东莞教育人如何动起来、干起来。

目前东莞市汽车保有量达370多万辆,汽车市场对于技术人才、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巨大。然而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引起职业加速变迁,从而对各岗位的能力要求发生改变,由此引起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学生就业好不好,关键是岗位的动态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匹配。”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校长余刚灵认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考虑产教融合、岗需对接,动态保持学校供给与社会需求变化、岗位人才需求的一致与平衡。

三方面规划开展“中高企”联合培养

目前,汽车技术学校与比亚迪、北汽集团、广汽本田等2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专班培养。校企共同制定专班人才培养方案,并由企业讲师每周来校讲课,对学生进行行业、企业文化、岗位技能要求和规范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让学生提前完成企业岗前培训。

此外,学校还联合上海途虎养车共同建立产业学院,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组织学生到产业学院进行岗位生产体验,并由途虎养车为学生开展企业岗位技能认证,通过认证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途虎门店上岗就业,实现企业与学生双向获益。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我校也在规划开展中职、高职、企业三方联动的一体化新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余刚灵介绍,该模式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纵向贯通,推动学校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合,建立部分专业的三二分段班,打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壁垒;二是横向联通,开办现代学徒订单班,由企业开出人才需求订单、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与市场零距离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多方融通,汽车专业群联合多所高职和N家汽车相关企业创建“校—企—校”产教联盟机制,形成“三方协同、一体设计、分段实施、递进培养”的中高职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使中高企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中高企’联合培养的最大魅力是共赢,通过五年的一体化定制培养,使‘学生学得透,企业用得上,人才留得住,高校走得近,专业发展快’。”余刚灵说。

高质量培养汽车产业人才助力经济发展

汽车技术学校地处的寮步镇是全国汽车销售名镇,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量大。因此,学校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专业群与多家东莞汽车服务头部企业就新能源汽车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汽车车身修复等5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开展紧密合作,由企业投入一定的设施设备,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室、共建课程体系,培养企业能迅速用得上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与此同时,在与东莞本土企业合作过程中,引入行业认可度高的“1+X”标准教学体系,以“1+X”证书标准规范教学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评价改革,保障项目实施不走样、不变味。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1+X”标准落地生根本土化,构建靶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而在师资准备方面,学校则不断深化专业教师的团队建设,建立由广东省名师冯妹娇领衔的专业教师创新团队,与企业、高校师资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新技能再培训,助力企业人才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新职教法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重要性,因此学校也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的学生发展路径。当前,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升学比为6:4,接下来学校将深化落实中职教育的基础性功能,加快提升毕业生的升学比例,以满足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样化成才。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报道:

直播回顾:小汽车隐藏大门道,一起走进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

视频|课程多元丰富、校企合作深入,你想学的汽车技术这里都有!

对话中职校长|余刚灵:打造“技之城·乐之域”,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策划】王慧

【记者】于羽佳

【设计】袁永平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