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年夜饭变得“年轻”?丨解码新春消费

美好生活实验室
+订阅

编者按:

线上销售变旺,线下烟火气渐浓。今年,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为6%,要着力扩大内需,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

在此背景下,今年新春消费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将出现哪些新变化新特点?本周,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特别推出“解码新春消费”系列观察,敬请垂注。


“真可惜,陶陶居的包房订满了,我们打算改在家中吃年夜饭。”程小姐表示,已经预订了陶陶居盆菜,还有一些半成品,年夜饭换一种吃法也不错。

今年春节烟火气重回,一些品牌餐饮店年夜饭预订已是“一桌难求”,为了满足消费者更多元的需求,除了预制菜,出外送年夜饭、大厨上门服务等年夜饭新吃法应运而生。而这些变化折射出年轻消费群崛起,推动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年夜饭“年轻化”的新气象。

新品类助推,预制菜上桌率不断攀升

年夜饭餐桌上最大改变来自预制菜、快手菜的出现。

2022年春节,疫情下避免外出就餐的特殊需求让预制菜一夜爆红。商务部公布的“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数据显示,预制菜的销量额同比增长45.9%。

今年新春,预制菜继续延续辉煌“战绩”,叮咚买菜平台新推出“年夜饭预制菜”预订专区,其上线仅半个月,销量就突破10万份;海鲜预制菜“避风塘炒面包蟹”,一天被抢订5000多份。根据京东提供的数据,今年年货节,其中式熟食环比增4.5倍,西式熟食礼盒环比增长4倍,冷冻半成品环比增长2倍,半成品净菜环比增长50%。

正如诸多业者所言,宅家文化、外卖普及、懒人效应,以及不少年轻人是“烹饪小白”等因素,都促使新生代成为预制菜的主流消费群体。这也是预制菜从幕后走向台前的关键点之一。

与此同时,站在风口上的预制菜也在口感、保温、加工等环节不断进行技术改良与迭代,为更多人所接受。

数据显示,过去3年来,消费者对预制菜从陌生到熟悉,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一项盒马鲜生的最新调查显示,33%的受访者选择自己做+搭配预制菜助攻,21%的受访者选择预制菜套餐,也就是说,合计五成以上的受访者会使用预制菜。在北上广等快节奏的一二线城市,预制菜的“上桌率”会更高。

新服务刺激,消费者选择“解放双手”

年夜饭市场上,外送年夜饭、大厨上门服务也是近年来的新事物。

经过疫情三年,很多人养成了点外卖的习惯,为解放双手、避免与人挤兑就餐,一家子的年夜饭也交给外卖承包了。美团外卖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内,平台上“年夜饭”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相比去年农历同期有了大幅增长,其中“年夜饭外卖”的搜索量相比去年增长4倍。

在外卖平台搜索“年夜饭”可以看到,很多餐馆都推出了年夜饭外卖套餐,价格集中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亦有不少餐馆提供“年菜”单点服务。

有酒店负责人表示,线上消费者点外卖,会越来越注重品质,尤其是像年夜饭这种家庭聚餐,只要品质到位,价格能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那么大家对线上年夜饭的接受度也会越来越高。

至于大厨上门服务,尝鲜者还在少数。据解到,目前各地推出的厨师上门年夜饭业务,基本把单价定在每10人桌5000元以上,对比市面上888元、1288元、3888元等各档次的年夜饭套餐,要高出不少,并非所有家庭都能接受。但不管如何,“大厨上门”作为一项新服务,有效充实了年夜饭市场,满足了人们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

可以说,年夜饭餐桌上出现的这些诸多变化显示出消费结构悄悄在改变,人们对精神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占比不断增加,代表着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内容链接

促消费,广深为何“抢跑”?丨解码新春消费

老字号何以重回年货市场“C位”?丨解码新春消费

【记者】李劼 黄晓韵

【海报】陈乐 杨佳

【统筹】姚翀 周人果

【出品】美好生活实验室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