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
开市大吉
大年初六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商铺开市选日子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习俗,很多商家选择大年初六开张,因为六六大顺的美好寓意,讨个好彩头;而且这天正是送穷的日子,有利于生意兴隆,是非常适合开业的日子。
【网络中国节·春节】大年初六开市大吉,六六大顺
旧时,店铺开张之前在店铺两边门板上,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大家也都希望在这天赶上大买卖,俗称“开门红”:“正月初六开门鞭,就是想求个开门红!”
惠城舞草龙
舞草龙是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上围村、下围村的民间传统习俗之一。传说龙能避邪魔、消灾祸、保平安、获丰收,是吉祥的象征,每年春节期间晚上天气晴好的时候,村里就会组织“舞草龙”活动。该习俗入选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龙的人拿着木盒夹,1人手持龙珠,9人舞动草龙,从就近住户开始拜访村民,场面非常热闹。每到一户,主人都要烧香拜灶神,草龙对着正大门拜三下,再向灶神拜三下,主人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到木盒夹里,意味着大吉大利。被拜访的人家放鞭炮送草龙过户,直到全村拜完为止。@惠城发布>>
【初五】
迎财神
“财神到,财神到,好走快两步,得到佢睇起你,你有前途”,正月初五迎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准备好祭牲、糕点水果、香烛等物,并敲锣打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敬迎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
吴川飘色
吴川飘色艺术是广东省吴川市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目前,飘色的传承谱系主要有黄坡谱系、隔塘谱系、梅菉头谱系和梅岭谱系。
来源:湛江市文化馆
飘色的“飘”,是指脱离地面,展示凌空之美;“色”,即“饰”,是指精巧的伪装。巡游时,将孩童(一般为6岁至12岁)化妆造型,悬于特制板车高数米的钢铁支架上。造型人物靠一根隐蔽的色梗支撑,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给人美感与神秘感。@湛江发布>>
【初四】
迎神送穷
传统的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俗谚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放在下午也未迟。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每逢正月初三晩上到初四凌晨,汕尾碣石玄武山便灯火通明、人山人海。资料视频:姚志豪)
【网络中国节·春节】大年初四,迎神送穷,新年钱“兔”无忧
此外还要彻底打扫家里家外,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也就是民俗中说的“扔穷”,将穷运和晦气“扔”到一旁,希望新的一年能够财源广进,好运来!
南雄舞春牛
舞春牛广泛流传于粤北山区韶关市全境,也有叫“闹春牛”“跳春牛”或“春牛舞”,是一种喜庆丰收和祈祝新的一年获得更好收成的传统舞蹈,村民们每年春节都会表演这项非遗民俗。@南雄发布>>
百年非遗民俗表演:舞春牛
【初三】
揭阳英歌舞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英歌舞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英歌这一充满着浓郁岭南民间艺术特色的舞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英歌舞起,跟拍记录“台前幕后”全过程
春节期间,揭阳普宁多个社区的街道上,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表演中令旗舞动,脸涂油彩的英歌表演者迈着豪迈的步伐,东奔西突,跳跃不断,演绎水浒英雄的故事,展现了人民团结、勇敢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阳发布>>
粤西年例
年例萌芽于岭南古老的祭祀,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祝福。年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盛行于粤西鉴江、罗江流域及雷州半岛一带,以茂名、湛江为主。
传统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另外还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做大戏、鬼仔戏等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茂名发布>>
【初二】
醒狮贺新春
醒狮是广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对舞狮的一种昵称。广东醒狮作为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醒狮以狮头为先,传统醒狮狮头的油彩以三国英雄人物刘关张赵马黄六位人物的粤剧脸谱为基础,按照粤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计,不同颜色的脸谱配以不同的装饰物。每逢佳节、集会或店铺开业,民间都请醒狮前来助兴。表演结束后,人们往往争着摸狮子头,以“兔”个好意头。
高要舞金龙
高要龙舞也称肇庆高要区回龙镇宽郊村金龙舞。在中国的传统民俗中,自古就是“北龙南狮”。因此广东的醒狮十分盛行,龙舞则比较少见。
肇庆年俗画中画
高要区回龙镇宽郊村的村民自古以来就喜欢舞金龙,在大年初一开始舞动,一直到元宵节结束。金龙舞有龙凤舞、走龙圈、龙滚单柱、龙戏珠和金龙卷尾等舞蹈动作,通过舞者的人体运动和姿态变化,来表现龙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动作。@肇庆发布>>
【初一】
广州行花街
“迎春花放满街排呢朵红花鲜,嗰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晒。”岭南童谣 《行花街》中记录了广州花市的热闹景象。
广州行花街
粤语俗话有云“未行花街,唔算过年”。用现在的话转译即为:没有逛新春花市的新年是没有“灵魂”的。千百年来,从“花洲古渡”到“过年行花街”,有着“花城”美称的广州,其年味与花香交织、相融,成为每一位广府人独有的新春记忆。
潮州饶平布马舞
布马舞源是广东饶平的传统舞蹈艺术,目前已有7百多年历史。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布马舞表演活动在饶平城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布马舞艺术把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三者融合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新风采,被誉为粤东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朵绚丽山花。@潮州发布>>
【除夕】
清远佛冈舞鲤鱼灯
清远佛冈县汤塘镇田心村春节素有舞鲤鱼灯庆丰年的习俗。
在田心村,每当渔民捕到大鱼或鱼获丰厚时,总是抬着所捕的鱼穿村过户分享丰收的喜悦,以鱼奉神感恩神灵,以显示捕捞技能。后来逐步演变舞鲤鱼灯来庆祝。移民因眷恋故土,把原水乡的舞鲤鱼灯带来田心村。
舞鲤鱼灯由农历年三十晚开始,到年初二结束。村民用竹篾、纱纸编织成大鱼小鱼、虾、蟹、蚌、青蛙等灯饰,敲起锣、鼓、镲,举起彩旗,放起鞭炮,热热闹闹由围村鱼贯而出,欢天喜地舞起鱼群,象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舞起鱼儿相互嬉戏、虾兵蟹将相互打斗,表现丰收的喜悦。@清远发布>>
客家人洗大吉水
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着除夕要洗“大吉水”的风俗,祈福新的一年全家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客家人煲大吉水在煲水材料的选择上是很有讲究的。客家人冲大吉水选的材料第一要苏叶,苏叶要长,一条长到尾,这样意头才好;第二要番石榴叶子,取其香味,还有辟邪的意头。还有一样就是柚子叶,六六大顺的意思;还加上桔子皮,这几样加在一起洗就好意头,煲开一大锅来,洗澡前一人一点,又辟邪,意头又好,寓意过了年行好运,顺顺利利。@惠州发布>>
@广东人,点花灯,“兔”吉利!
醒狮闹春,花市回归
多项年俗活动轮番上演
熟悉的年味终于回来啦!
点花灯,猜年俗,“兔”吉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一个节日在广东却各有各的过法。
兔年新春将至,南方号推出“称心如意,‘兔’个吉利”2023年新春同题作文,向各地市南方号广泛征集广东各地的年俗年味作品。
即日起,请在南方号编辑器选择“称心如意,‘兔’个吉利”主题活动,发布相关文章即可参与同题活动。我们期待着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在这个春节共同献上一场多姿多彩的视听盛宴!
活动多多,赶快来投稿↓↓
【统筹】胡良光 陈仕相 代羽 李珩丹
【策划】翁子媛 刘家良
【运营】龚玲
【设计】潘洁 谭唯
【视频】李珩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