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优化防控措施后的第一天:“方便”与“不便”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丁建庭

02:47

“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从广州海珠区驶出首班公交车,“抗疫”车长回来了

12月1日,广州最新优化防控措施后的第一天,人们普遍感到方便多了——

市内地铁、公交、公路客运站有序恢复运营,出行更方便了;

越秀、天河、海珠、荔湾、番禺、从化等多区恢复堂食,外出吃饭更方便了;

多区电影院、文化馆、博物馆等密闭半密闭经营性场所恢复营业,文娱生活更方便了;

商超等消费场所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购物更方便了;

……

这是优化防控措施带来的实实在在改变,进一步提升了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赢得市民由衷称赞,在全国都引发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人们还是感到一些不便,比如说社会面核酸检测点少了,做核酸不方便了,甚至还有担心阳性感染者脱管、上街。

对于这些不便和担心,广州市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及时作出回应——

“对于核酸检测而言,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不代表不开展核酸检测,而是优化为对风险岗位重点人群分类开展固定频次的检测,对重点机构开展抽样检测,对工作和生活有需要的市民开展便民检测。”

“高风险区‘足不出户’,尚未转运的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切勿私自离开,避免接触他人,造成社会传播风险。”

对于公众而言,我们也要适应优化后的防控政策,不必天天做核酸,而是按需做核酸;同时也要正确看待优化调整,这不是放开,该管住的依然要严格管住,对感染者不可能放任不管。

优化防控措施的目的,是既防住疫情又给人方便,当然方便越多越好,不便最好没有。这不仅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调整,还需要我们每个人主动适应、跟进调整,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既对自身健康负责,也对他人健康尽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疫情还没结束,坚持才能胜利!

延伸阅读

有解有封、动态调整,适应广州疫情防控新形势>>

广州防控政策优化之后,对个人防护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

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广州优化防控更加科学精准>>


【视频】梁钜聪 董天健 何志豪

编辑 田一鸣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