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去甄别探讨、深度学习;动手制作水果电池,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从“以形助教”和“以数助形”体会数形结合,掌握“概念-图像-性质”的研究具体函数的一般思路……
11月10日,东莞市普通高中“双新”省级示范区专题研讨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基地研修活动(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专场)顺利举办。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下称“七中”)开放展示数学、英语、物理、政治等四门学科公开课,来自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高中教研团队走进七中,深入课堂,指导该校“双新”建设,并就北京十一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学习给出建议与方向。
2021年11月,东莞成功入选广东省教育厅遴选的首批5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稳步推进东莞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东莞市教育局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为引领,遴选了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下称“双新”市级示范校)。
七中作为首批“双新”市级示范校之一,积极深化育人方式变革,培养多元化特色人才。在当天活动中,学校副校长王定国以“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建设科创特色高中”为主题,分享学校育人模式创新。
他指出,七中不断加强“双新”研究,学习北京十一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以乐学教育推动学校转型,打造“乐师、乐生、乐课、乐园”四位一体的乐学教育品牌。首先,找准学校转型突破口,进行课堂改革,打造“1213”课堂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深度学习,让学生快乐学习、活跃思维、体验成长;其次,积极打造特色课程,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其中,重点打造了“草龙制作”“禽畜养殖”“植物种植”等劳动课程和“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3D打印”“激光雕刻”等科创课程。
王定国介绍,七中聚焦“推动课堂变革,优化学习方式”和“建设特色课程,促进个性发展”两大突破口,推动学校由普通高中向科创高中转变,由现代学校向未来学校转变。近年来,学校先后成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学校,10名学生被国内知名航空航天院校录取。
在学校育人模式变革分享后,来自七中数学科组的傅建美老师、英语科组的徐军华老师、物理科组的李学凯老师、政治科组的黄沛婷老师各上了一节品质课堂展示课。
以数形结合掌握研究具体函数的一般思路,通过动手制作水果电池掌握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探讨政治学习,英语学习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与积极性,公开课充分彰显七中“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建设科创特色高中”的改革成效。
结合学校育人转型及取得的育人成效,活动中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柴松方用“三个好”总结七中的探索与创新,他直言学校对“双新”研究及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基地理解的好,梳理、优化与提升的好,学校打造科创高中的未来定位好,“希望更多东莞的学校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有变革意识,要坚持自己的亮点,做好自己的定位。”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七中育人变革与育人成效:
【记者】黄婷
来源: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