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时我加入学校模拟飞行社团,那时已经确定目标,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飞行员。”6月28日,广东省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开始,在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下称“七中”),学校高三6班毕业生戴家骏郑重地填下提前批志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在七中,和戴家骏一样瞄准一飞冲天“蓝天梦”的还高三3班邓家炜、高三8班周梓豪等几位同学。这个六月,正如校园里向阳绽放的向日葵,经过悉心引导培育,学校面向学子播下的“飞行种子”也迎来收获。
从特色课程打造到社团活动,从模拟飞行实验室建设到鼓励学生参与招飞测试,从进入高一入校挖掘学生兴趣到邀请航天专家入校讲座……立足科创高中目标定位,七中不断为学生成长搭台,拓宽学生成才路径,走出了一条航空航天特色育人之路,由此也捧回众多荣誉,目前学校为广东省航空航天特色学校、广东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学校。
近日,南方+记者走进七中,记录了阳光下多姿开放的向日葵,也探访学校航空航天特色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时,东莞七中这群学子相约追寻“蓝天梦”
课程支撑种下“飞行种子”
在专业模拟飞行训练室,通过飞行软件和飞行操纵摇杆设备,不仅能模拟驾驶各国历代教练机、螺旋桨战斗机、喷气式战斗机、直升机等,还能执行空中运输、空中侦察、地形考察、特技飞行、护航拦截和反登陆等飞行任务,这是七中“模拟飞行”校本课程。
“在模拟飞行中,我们就是操作飞机的飞行员,这是一种特别的体验。”作为学校模拟飞行社团的一员,戴家骏享受着“飞行”体验,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与老师交流在高二即确定努力方向,“我和老师聊航校招生、也聊不同学校的航空航天专业特色,了解得越深入自己的目标也越明确,我和老师说就算不能开飞机,修飞机也不错。”
戴家骏的故事是七中近年来围绕航空航天方向,不断深化科创育人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七中着力建设特色科创高中,从课程、活动、社团、氛围营造等入手,不断推进学校科技教育全面普及发育,实现育人模式创新。
戴家骏
以品牌学校培育为契机,积极打造“乐学”课程体系,构建了倡导学生快乐学习为主的“新六艺”校本课程,通过“礼、乐、美、体、智、技”六类课程找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其中,智艺课程包括机器人、航天模型、天文观测等。
围绕航空航天方向,学校积极开设“固定翼无人机”“模拟飞行”等特色校本课程,旨在普及青少年航空科普素养,激发航空情怀,也通过实操帮助学生掌握航空航天知识,助力实现蓝天飞行梦。
以模拟飞行课程为例,在建校之初七中就成立了模拟飞行社团,集结了众多热爱航空航天的学子。目前,该校已有专业模拟飞行训练室1间,训练室计算机上均安装了《音速时代》专业飞行软件和飞行操纵摇杆设备,在这里学生可以沉浸式完整地表现出不同飞机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空气动力学状态,并将飞行任务和动作合成为录像。
“目前,我们正着力打造航空航天实验室和模拟飞行实验室,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成长需求。”东莞七中副校长王定国介绍,依托于丰富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的育人链条,学校为众多怀揣航天梦想的学生种下了“飞行的种子”。
活动育人营造航空航天文化氛围
2021年,围绕品质教育建设,东莞推出了“1+12”行动计划,其中就包括双特色高中建设。2022年初,七中迎来好消息,学校科技、农耕文化(劳动教育)、足球与乒乓球被认定为普通高中特色建设项目。
在科技项目中,航空航天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课程的支撑,学校丰富的活动也给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不同于戴家骏早早明确目标,邓家炜的“蓝天梦”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清晰,虽然没有参加学校航空航天社团,但在一次次活动中,他的热情被点燃,“我记得特别清楚,学校邀请了通过空军招飞的学长回校分享,当看到学长穿着制服和战斗机合影的照片,当时就被惊艳到,觉得特别酷。”
邓家炜
“后来又看了空军招飞的宣传片,特别燃。”通过学长一张照片的影响及分享,邓家炜开始了解更多航空航天与招飞相关内容,最终他参与了招飞体检,并顺利通过。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19分的成绩(物理类),邓家炜的目标学校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不断创造条件和平台,让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方向,在七中航空航天文化氛围营造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南方+记者获悉,每一年新高一学生入校,学校会分批组织全体学生参观和体验学校特色科技文化活动。
而在参观前,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教师还会在报告厅举办相关主题的讲座,并结合往届学长们参加科技活动激发兴趣,实现不同路径成才的实例,进一步鼓励新生们找到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积极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
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另一方面则积极引入校外力量,比如通过邀请航天专家入校讲座,唤起学生的科学梦、航天梦。
2020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开启收官之旅,结合学校“航空航天”特色办学打造,12月11日,七中特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知名航天专家,曾参与“两弹一星”研发工作的“海南文昌航天之父”何质彬院士来学校讲学,为同学们带来以《建设航天强国——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的航天科技知识专题讲座,同学们实现与院士的面对面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参与招飞,培养好苗子
从课程、活动出发,夯实学生基础,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近年来七中捧回多项荣誉。其中,师生在国家、省、市等科技竞赛的获奖数量近550项,获奖师生800多人次。
目前,学校已经被认定为广东省航空航天特色学校、广东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学校、东莞市科普标兵学校、东莞市科普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东莞市创客培育学校等称号。
“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招飞测试,提前锁定体能素质方面合格的学生,并定期对他们进行招飞方面的知识普及和技能培养,动员他们报考航空航天飞行方向的相关专业。”王定国介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七中均有优秀学子被航空飞行相关专业录取,顺利进入航空高等院校深造,朝着飞行员的梦想迈出了一大步。
喜欢运动、锻炼,在老师的建议下参加招飞测试,在了解招飞相关宣传、培养,而招飞属于提前批次录取后,遂开始积极准备,最终顺利通过体检。这是七中今年毕业生周梓豪的故事,目前他把心仪的学校锁定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每一年招飞我们的宣讲还是很到位,每个班都有宣讲,班主任老师也会鼓励学生参与招飞,培养好苗子。”东莞七中高三年级级长潘柏森介绍,对于通过体检、提前锁定目标的学生,后续班主任、科任老师还会定期进行点对点辅导,跟踪备考情况,力求让学生们都能顺利达成目标。
从课程、社团、活动到招飞宣讲与备考跟踪,全链条化的育人培养让七中“飞行种子”落地有声、萌芽生长、并迎来硕果。如2020届毕业生中,黄宇杰同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的“航空飞行与指挥”专业录取,陈家毅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技术”专业录取,刘杨和谢松宇同学均被中山大学的“航空航天类”专业录取,雷宇同学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录取。
“在七中,学校航空航天氛围营造特别浓。”明确了未来方向,戴家骏不仅与老师交流专业知识,还积极和就读航校的学长交流,他直言如果能顺利考上航校,未来希望能继续出国深造,早日实现自己的蓝天飞行梦。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七中报道:
【记者】黄婷
【视频】孙俊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