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曼婷聆听了一堂生动而难忘的党课。
党课是在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坪山社区的老粮仓里举行的。
青年们围坐在粮仓门前的竹椅上,像小时候在院子里听爷爷奶奶讲故事那样,听社区老人讲述坪山的发展变迁及粮仓的历史,不时还跟老人互动。
“温故坪山 擘画未来”粮仓讲堂是坪山社区党委打造的特色党课,把课堂搬到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址中,让建筑成为“教材”,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既能看到历史,也要看见未来,这是“温故坪山 擘画未来”主题的由来。
“古建筑就是时间的标本,来到这里仿佛走进了历史长河的深处。”坪山社区组织委员黄信威表示,“它让我们回忆历史,缅怀岁月,更让我们在过往里汲取力量,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诚如邱曼婷所言:“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扎根坪山,成为一名‘新’坪山人,为坪山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一
邱曼婷与坪山的缘分要从一次“选择”说起。
2018年大学刚毕业,怀揣梦想与激情,邱曼婷踏上了前往深圳的路途。当年她应聘的是第三方社工机构,根据各地需求派遣人员。在多个选项里,邱曼婷一眼相中了坪山。
来到坪山后,邱曼婷成为一名社工,每天走街串巷,联系服务居民,社区每一角落都有她身穿红马甲的身影,社工服务让城市更有温度。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深圳智慧党建”公众号看到由坪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送的“粮仓讲堂”特色党课活动,第一时间报了名。
5月18日,坪山社区“粮仓讲堂”特色党课开讲,首期面向社区青年。在这里,邱曼婷聆听了粮仓的历史、坪山过去的岁月生活,以及城市的变迁发展。
“从老人口中了解坪山的过往,一点一滴记录着坪山成长的足迹,让我们感觉到了城市建设、发展波澜壮阔的一隅。”邱曼婷说:“由己及人、由人及地,我对坪山有了更深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深圳给人的印象是很高大上,但其实它也很接地气。”邱曼婷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也要为城市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二
连续两期的“粮仓讲堂”上,大家都看到了彭建香的身影。
5月18日,坪山社区邀请她和弟弟彭远忠,还有84岁的母亲曾带娣一同为大家讲课。其中,彭建香介绍了粮仓的每一个细节,一砖一瓦的工艺,以及粮仓储梁的方法。
7月13日,“粮仓讲堂”特色党课再次开讲,社区邀请彭建香为小朋友介绍粮仓的历史。她从家里带来了旧粮票、布票等老物件,讲述过去交公粮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坪山镇粮食管理所粮仓建于20世纪50年代,主体由采用红砖、石灰砂浆相砌而成,2018年被深圳市定为首批历史建筑。
现在的坪山正在高速发展中,各种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看着这既陌生又熟悉的老建筑,历史镜头交替着重叠在眼前,彭建香不胜感慨。
“重温历史,才能深刻领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彭建香回忆,“在那个年代里的老一辈们,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敢吃苦、能吃苦,勇于当担作为。”
彭建香还把小孙子带到了现场,“我们希望他也能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滴汗水,莫忘‘粒粒皆辛苦’。”
百年征程,每一个“红色印记”都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
坪山社区还收集了当地的老照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让青年了解坪山的历史和变迁。有社区老居民还将家里的农具、过去缴粮凭证等物件拿到了课堂上,与社区青年一起分享。
三
今年以来,坪山社区党委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跳出”传统讲座形式和场所,活化利用社区“有历史、有故事”的历史建筑,把党课开进老建筑里,开展一系列百姓课堂。
经过前期走访调研,坪山社区党委深入联系居民,了解过往历史,挖掘红色故事,最终选中了古粮仓作为授课地点。
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坪山社区“粮仓讲堂”特色党课活动正式开启,由社区党委委员担任主讲,邀请当地居民作为嘉宾。
活动分四场举行,层层递进:首场面向社区青年讲述粮仓过往历史,二场面向新一代青少年上粮食课; 三场学习东纵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最后邀请社区党委书记结合城市更新等中心工作,讲述坪山的未来发展。
在历史中看见未来,在未来里获得新生,这也是活动的初衷。
挖掘历史文化嵌入城市发展,使居民认同感和凝聚力增强了。打造未来之城,更离不开每一位坪山人的坚守和奋斗。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黄信威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共建幸福家园,“毕竟,坪山是我们的家。”
“老粮仓在过去是食品的粮仓,以后将是我们社区精神的粮仓、知识的粮仓。”坪山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社区正持续开展以“四史”和坪山发展建设历程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教育,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厚重的党史,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坪山街道也将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养分,激励党员干部将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动力,全力助推“创新坪山 未来之城”建设。
【撰文】黄诗妤
往期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