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深圳坪山老屋前的最美全家福

南方+

在蒋志超的房间里,有一个被妥善保管的档案袋。其中他最珍视的,是一张今年社区帮他拍摄的全家福。

全家福是在他居住了30年、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和平社区马西居民小组即将拆迁的老房子前拍的。

照片里,一家八口人笑得格外灿烂,抱着女儿的蒋志超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好久没拍过全家福了,像这样在家门口拍合照还是头一次。”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坪山街道和平社区马东、马西两个居民小组村民面临搬迁。通过日常走访,社区党委感受到,虽然村民们十分配合拆迁,但对故土依然充满留恋。

“要让大家留点念想,记住这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从4月开始,社区党委组织开展“留住记忆·留着乡愁——双马片区全家福拍摄”活动,用镜头记录下“乡愁”印象,与生活了多年的老屋合影留念。

得知要拍摄全家福,不少已经搬离的村民们也回到了村里,仍住在村里的村民也提前“踩点”,看看哪个角度拍出的照片效果最好。

近年来,坪山区城市更新加快,旧的建筑消失,新的楼宇正不断生长,在城区巨变的时间之河中,老屋前温暖一瞬将会长存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留住记忆”

4月17日,雨过天晴,和平社区马西村里人头攒动。乡村、老屋即将成为历史,蒋志超一家8个家庭成员在老屋前站成一排,与老屋的温馨留念定格在了画面中。

蒋志超一家去年就搬离了马西村,搬走前他们拿手机在老屋前简单拍了合照,那时候他的小女儿还没出生。得知消息后,蒋志超又拉着全家人回到老屋前,重新拍了这张全家福。

在蒋志超的相册里,也有一张相似的照片,是他小时候和家人在老屋前拍的,“那次是和堂哥、堂姐一起拍的,这次多了几个家庭成员,我的太太和我的两个女儿。”

“小时候的合照,长大后按着原姿势重新拍一次,挺有意义的。”蒋志超说,他会把这张照片好好珍藏在家庭相册里,以后跟孩子们说说以前的故事。

马东村村民曾燕冲那几天也在等待拍摄。

这幢小院,曾燕冲一家已经住了30年。房子里先后迎来了女儿的出生、出嫁和孙儿辈的成长……

image.png

在68岁的曾燕冲心里,这个120平米左右的小院,小到一块石头都刻着他年青时辛苦奋斗的印迹。想到以后的某一天,充满回忆的家会变成城市建设的一部份,这位不善言辞的老人说,“还是有一些舍不得,毕竟一砖一瓦都是自己挣出来的。”

作为一名27年党龄的老党员,曾燕冲感慨,“搬迁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将来子孙后代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还有更好的公共配套,获得感只会越来越高。”

image.png

说到未来的新生活、新日子,曾燕冲回头凝神看着小院,忽然说道:“搬家之前,把一家人都叫回来,我们要在房子前拍张照,把老屋拍下来。”

虽然还不知道哪天会搬迁,马东、马西两个村的村民已经开始走动了。

“毕竟都是大半辈子的邻居了,还是不想以后大家搬得太远,走动也不方便。门对门做邻居最好,或者住同一幢楼,再不行住同一个小区也好嘛。”马西居民杨仕珍说,有老伙伴们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日子也会高兴得多。

“众志成城齐心努力,携手共建未来之城!”如今,马东、马西村村民充分认识到“搬迁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顾全大局、服务发展、有舍更有得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换位思考”

照片承载了人们心中的乡愁,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愿景,更包含了社区党委对老百姓的关怀。

2020年,和平社区党委换届后,社区党委带领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今年,社区组织委员纪庆绵在居民家中走访时发现,故土难离,拆迁中居民有阵痛、有不舍。

“我也想为他们做些事。”扎根社区多年,纪庆绵早已把坪山当作第二故乡,更想为居民办实事,“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家要搬迁,我会想用照片记录下来,将回忆的美好永恒定格。”

她将想法告诉同事后,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那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曾子浓家正准备搬走,她用手机为自己和家人拍了一段视频和照片,“手机可以说换就换,但是照片可以永久保存和定格。”

今年4月,社区正式启动“留住记忆·留着乡愁-双马片区全家福拍摄活动”,邀请专业摄影师为村民在老屋前免费拍摄全家福,冲洗后配上定制的相框一起送到村民家中。

“愿意拍摄的村民们,可以通过微信链接直接报名,也可以联系工作人员登记,预约合适的时间让社区上门拍照。”纪庆绵介绍,“考虑到部分村民已经搬离,我们也按照村民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拍摄时间。”

拍摄现场,很多村民都特地理好发穿上新衣服,一家人整齐地或站或坐在家门口,微笑着面向镜头。这些全家福里,大多是四到六名家庭成员,最多的是四世同堂的一家,也有小朋友在河边玩耍的照片。

“我们希望给村民留下一份永久、难忘的回忆,也为和平社区保留即将消失的城市记忆。”和平社区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活动尚未结束,仍在继续进行中。

“看见未来”

和平社区地处坪山中心区的坪山街道,辖区内正在开发建设19个城市更新项目,约占全区项目总数的一半,是坪山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目前整个坪山街道围绕中心大局,增强全面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汇聚强大合力,掀起“攻坚战”工作热潮,以硬作风硬举措完成硬任务。

“土地整备工作其实是一项民心工程。”坪山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土地整备工作很艰难,因为土地承载着一代人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和情感;土地整备工作也可以深入人心,因为这片热土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

“难”和“易”之间转换的关键,是要让群众相信坪山的未来,看到坪山的发展,真心实意地为坪山发展添砖加瓦。

今年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将开展空间拓展攻坚行动,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供地25万平方米以上。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更加符合城市气质的“未来之城”将越来越清晰,城市的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转折。

“最美全家福”的背后,正寄托了这个城区的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城市更新是为了大家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拍这张照是想小女儿长大后,在坪山这座未来之城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记住坪山的过去。”蒋志超说。

“毕竟,坪山是我们的家。”他说。

【撰文】黄诗妤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