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于地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人员往来的频密程度增加。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能够吸引更多产业人才、科技人才前往工作或落户,为城市发展集聚更多优质经济、社会资源。
二是借助高铁和高铁枢纽促进区域间融合发展。只讨论一个高铁站开不开通,其实意义并不大,必须在区域内形成多个交通枢纽相互串联,且都是综合性的交通枢纽,那么才有机会将轨道交通所带来的经济和产业群聚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
城市修建高铁等轨道交通,表面上看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利好效应,但不能以“开通就能带动发展”这种单向度思维考虑问题。
事实证明,一些地方即使开通了高铁,也并没有受益于高铁经济太大的作用。主要原因包括:开通高铁后,运行班次、停站的列车太少,影响外地人前往进行生产交流活动的意愿;高铁站设置距离市区太远,且城站接驳交通方式单薄不便捷,社会化运营车辆缺乏有效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借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名义盲目搞城市扩张,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等。
因此,设计者必须思考如何有效形成高铁集聚效应,国内有许多成功案例值得借鉴。比如北京南站、北京西站等几个北京市内的车站,形成一种群聚关系,每个高铁站都是一个交通枢纽,但又不是单一的枢纽,多点融合,功能互补,形成人员流动的良性规律。
就当下来看,珠海的布局是相对合理的,只不过由于目前人口数量仍待提高,所以高铁所产生的作用有待时间观察。
相关
【作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