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师德课有感而发,东莞新教师开展学习大讨论

教育莞家
+订阅

7月12日晚、7月14日上午,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楼各学科课室里,2022年的高中见习教师们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观看了前四期由东莞市教育局制作的《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师风系列专题,并围绕“我为什么当老师”“怎样当一名好老师”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大讨论。点击此处了解新教师规培详情>>>

在专题片中,张桂梅老师坚守教育报国初心,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托举起当地群众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的事迹,让学员们潸然泪下,触动颇深。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用一生付出注解师者本色的杨宝霖先生,成为学员为师的标杆、前行的灯塔;东莞市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对“经师”“人师”的诠释,令学员们进一步明白,教师要努力成为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东莞疫情中教育部门涌现出的一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善于作为的典型人物,让学员们明晰了作为教育者的担当与使命。

每观看一个视频,学员都深受鼓舞、感受良多,在热烈的研讨交流中,纷纷表示将从师德模范身上汲取力量,用自己的情怀和热爱铸就高尚师德师风,在东莞这块沃土上,挥洒自己青春的汗水。当晚,学员们在群里积极发表观看感受,引起了更热烈的讨论,直到深夜11点多,还有学员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分享着自己的心得。

据悉,7月19日晚,各班将继续观看《我为什么当老师》第五、六期视频。20日下午,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1号报告厅还将开展《我为什么当老师——做高中“四有”好老师》的现场主题沙龙,届时将邀请东莞市优秀校长、优秀老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代表,与全体见习教师一起深入探讨如何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中“四有”好老师,为见习教师们上好入职“师德第一课”。

学员感想

支小林(东莞外国语学校):

“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张桂梅老师这一句朴实无华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张老师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奉献给华坪女高的学生和福利院的孤儿,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充分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以张老师为榜样,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用爱浇灌每一位学生。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奇迹,大朗镇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则展现出了平凡的伟大,无论是每临大事有静气的中学校长,还是尽职尽责的班主任老师,或是心怀大局的教管中心主任,都彰显出了疫情之下勇于担当的精神。马上,我将成为东莞教育体系中平凡的一员,我也将主动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担,为东莞教育的蓬勃发展助力。

李娴(大岭山中学):

四期专题纪录片不仅引发了我们思考为什么当老师,更让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当一名好老师,经过两次班级沙龙的学习,我有如下感悟:

一是“做好一名教师”。杨宝霖先生身体力行,行为世范,为我们点亮了一名好教师的明灯。

二是“一辈子一定当教师”。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征决定了教师要将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事业去坚守、去奋斗。著名教育家于漪也曾说:“教育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比做一名好老师更重要,也更艰难的是做一辈子好老师。未来之路,许道阻且长;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三是“底子很薄,要多学习”。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相较于其他同事,我在语文素养、学科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短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持续性的学习才能跟上大家成长的步伐,也需要保持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的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岁岁年年奔走在热爱的教育事业里。

刘纳言(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我在视频中看到了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先生,十年的时光已染白了他的双鬓,让我百感交集的同时,也不禁怀念起我美好的高中时光。

灿明校长也是一位“大先生”,他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每次集会时校长讲话或者介绍出席嘉宾,只要听到“灿明”二字,就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停;高三喊楼活动,他会亲临现场和学生一起喊话加油,学生将他团团围住,他便和学生一起高歌;后来我读大学了,校长到我们大学开会、办讲座,莞中的学生们会自发地约校长聚会聊天。

而他之所以享有这么高的声望,我想和他身上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他眼界开阔、三观端正,而且非常尊重学生、亲近学生,他会将自己的电话告诉全体师生,让学生“有问题,找灿明”,而他也说到做到,绝不含糊,就连学生发短信向他反映食堂饭菜不可口这样细枝末节的问题,他都会积极回应并及时告知处理结果。

不论是杨宝霖老师还是黄灿明校长,都是教育的“大先生”,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其实都非常相似。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我想没有人生来就是好老师、好校长,他们都是一辈子在学习向上,不断进步,才成为了我们口中的“好老师”“大先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品质其实就是执着与坚持,八十六岁高龄仍笔耕不辍的杨老师是这样,做了近二十年校长的灿明校长也是这样,他们都是我们的引路人,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记者】于羽佳

【通讯员】周丽亚 吴华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