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期盼已久的南大干线番禺大道主线跨线桥正式开通,这个历时16个月的工程,完成主体建设并通过开通前的相关验收。
全长30千米的南大干线项目西起东新高速西侧钟三路,东至莲花大道,联结了广州南站、汉溪长隆、万博商务区、广州大学城、莲花湾等重要功能区。南大干线工程稳步推进背后,是这些年番禺积极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持续提升交通枢纽服务能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
万博CBD 资料图片
“一轴七平台”
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公司离公交站和3号地铁站不到500米,上下班方便,以后等到3号延长线、18号、22号线地铁开通,就更方便了,我都没有买车的打算。”有市民介绍,番禺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和公交、地铁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出行条件。
交通便捷与百姓居住出行息息相关。“十三五”时期,番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深港高铁建成通车,广州南站单日到发旅客峰值突破75.8万人次,客流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第一。佛莞城际、穗莞深城际、广佛环线、地铁18号线、22号线、3号线东延段等轨道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地铁7号线投入使用,地铁运营里程达64.7公里。广明高速、南沙大桥、光明大桥、南浦三桥、海华大桥、番海大桥等建成通车,南大干线、莲花大道、金光东隧道、景观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六纵六横”高快速路网基本形成。
南大干线番禺大道主线跨线桥正式开通,为番禺注入强大动能。规划显示,南大干线将串起穗莞佛三个城市,形成佛山—番禺—东莞—南沙的快速通道:向东通过莲花大道连接东莞,往南接莲花湾片区后接南沙区,往西通过番海大桥与佛山市南海区魁奇路、佛山三龙湾连接,往北由沙鱼洲隧道联通黄埔区,顺接广州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商务区。沿途穿过万博商圈、南站商圈、长隆—大石片区、华南板块等大型商圈和居住区。
而南大干线起点,就是被称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心脏”的广州南站。番禺融媒数据显示,广州南站单日到发旅客峰值突破75.8万人次,客流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第一。根据规划,广州南站将被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客厅与门户枢纽经济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新极核。
表层是交通,内层是经济,番禺交通路网的通达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是其深层价值。从广州南站自西往东走,一路上可以经过万博长隆片区、大石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园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广州大学城、番禺汽车城、东部莲花湾等六大板块,加上广州南站,这七大板块由南大干线串联起来,南大干线经济带“一轴七平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广州南站枢纽效果图
“六纵六横”
基础路网融合内联外通
依托南大干线与广州南站,番禺希望“着力建设交通强区”。在“六纵六横”高快速路网基本形成、南大干线经济带“一轴七平台”发展格局雏形初现的基础上,未来番禺交通建设如何规划?无论是番禺“十四五”规划还是2021年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融合”都是番禺交通建设的关键词。
2021年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南大干线经济带与“六纵六横”基础路网的有机融合,推进莲花大道、景观大道等区内骨架路网建设,开展亚运大道快速化改造,加快海鸥公路扩建和金光大道规划建设。
推进沙鱼洲隧道、洛溪岛—大学城隧道、金光东隧道、化龙至开发区西区过江通道等规划建设,推动跨区道路互通互联。强化广州南站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推进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洛溪大桥至广州南站段)、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建设。大力推进佛莞城际、广佛环城际(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轨道交通建设,配合做好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规划建设,力争共设莲花站综合交汇站点,促进大湾区轨道网络融合衔接。
推动地铁22号线加快开通,全力保障地铁3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12号线等项目施工,配合地铁8号线东延段、17号线、26号线规划建设。加快打造广州南站、番禺广场站、番禺客运站、陈头岗停车场等站场综合体。
番禺“十四五”规划里则提出,持续提升广州南站枢纽能级,将广州南站打造成为全国高铁枢纽站城融合及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世界一流火车站、引领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高端城市门户。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一体化,实现15分钟可到达广州中心城区和30分钟可抵达白云机场、南沙海港以及佛山、中山等地;畅通“四通八达、四面八方”的高铁通道,实现1小时直连湾区、2小时互通省内、3小时互达泛珠三角、5小时联通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
长隆万博商圈 番宣摄影
正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引城入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番禺的交通建设也正从广州南站这个湾区心脏出发,依托南大干线,依靠四通八达轨道交通及路网,形成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将区域串珠成链,加速推动区域成片连片发展,形成“立足湾区,面向世界”高质量发展格局。
专题回顾
相关阅读
【南方日报记者】 周中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