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6月13日透露,《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正在征求意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若干措施》旨在解决广州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短板弱项。
近期,广州以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重心。中长期,广州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近地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为主攻方向。
《若干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点击查看解读)
构建安全可控产业链供应链
支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当前最受关注的事项之一。
《若干措施》提出,由市领导任组长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作用,梳理全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情况。在紧急状态下,建立市、区、企业三级线上线下“每日调度”机制,推动供应链重点企业清单区域互认,支持清单内企业在本区域及跨省、市供应链物流通畅,保障其用电用能。
——针对供应商停产或停运问题:
广州要推动整车企业梳理关键核心零部件、重要物料“AB 近地化”清单,吸聚核心供应商在本地及周边区域布局,共同补齐供应链短板。对新投资承担“AB 近地化”功能或优质的制造类项目,市在区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支持。
——针对供应链物流体系的完善需求:
将市区联动引进培育一批综合型重点物流企业和服务技术型重点物流企业;认定一批汽车产业领域的“广州市重点供应链服务企业”,给予融资发展、人才落户等方面支持,优先纳入产业链和金融链合作清单;建设一批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性、功能性、具有公益属性的供应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对年度平台实际投入给予资金补助。
——针对本地零部件库存不高的现状:
各区在汽车产业等大型工业园区自建云仓储、战略紧缺物资仓库,通过租金减免等方式吸引企业进驻。推动国有企业自建一批仓储设施,常态化储备紧缺部件和物料。新建汽车产业园区须规划预留用地用于仓储物流。
直接聚焦人财地能提出措施
《若干措施》大力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直接聚焦土地、资金、人才、用能提出措施。
——用地用房:
优先将汽车产业发展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汽车产业发展项目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其中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专项保障建设用地指标,未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优先统筹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加快办理用地报批手续。促进批而未供用地与项目用地需求衔接。支持汽车产业园内“链主”企业、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产业项目优先纳入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
——资金投入:
设立总规模 100 亿元的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子基金跟投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项目。充分利用市“链金合作”金融机构2300亿元授信额度。
——人才培育:
围绕汽车产业重大需求或关键技术难题,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穗创新创业。市区统筹强化人才住房保障,各区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
——用能保障:
重点保障汽车产业用水、用电、用气需求,加快汽车产业基地园区周边水电气网建设改造。实施错峰用电时,对重点汽车企业给予优先用电保障。分解下达节能环保约束性指标时为汽车产业链企业发展预留合理空间。疫情期间汽车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水、用电,可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缓缴期间“欠费不停供”。
重金提升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提升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是稳链补链强链的根本所在。
《若干措施》注重协同创新,广州将推动车规级芯片设计、测试和生产,支持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机控制三大平台以及“三电”核心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市科技部门每年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不超过5亿元,专项用于联合研发,单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额度最高可达1亿元。
《若干措施》提出筹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循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开展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产业试点示范。每个试点示范项目按单个企业最高补贴达1亿元,试点示范项目可获5年贷款贴息补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可达1000万元。
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 L3 自动驾驶及以上级别的车型,按照每个车型1000万元给予整车企业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可达 3000 万元。
广州将支持引进新投资20亿元以上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新投资10亿元以上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项目,市在区支持的基础上,予以支持。
广州新支柱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
今年以来,尽管汽车产业链受到疫情冲击,但新能源汽车产业销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最近出台的《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成为广州新的支柱产业。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是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动力源头。
《若干措施》提出,推动一批整车制造申请国家新能源汽车准入许可。
新能源汽车进入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的停车场充电,或进入中心六区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充电,可免费停车。
相关新能源汽车将获综合性补贴,用于充电、停车、通行等环节。鼓励市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对重点电池项目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推动现有公共充电站点转型升级,鼓励超级大功率直流快充设施按加油站模式布点建设,在居住社区和地下停车场全面推进布局智能有序充电插座系统。对超级大功率直流快充设施、换电站给予建设补贴。
构建“432”汽车产业园新格局
《若干措施》对广州汽车产业园区做了更精细布局。
——打造“4”个自主品牌创新基地。
大力建设番禺、花都、黄埔、南沙四个“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电子集成系统产业综合基地)”,鼓励各区制定实施汽车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政策,一基地一方案推动差异化发展。
——建设“3”个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等重点方向,支持增城、白云、从化等区发展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产业。
——对口共建“2”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推动广清、广梅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实施产业梯度转移。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苏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