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你会买一台“国货”吗?|车市新趋

南方+

image.png

预算50万元,你会选择自主品牌还是BBA?

40万呢?

30万呢?

如果是五年前抛出这些问题,BBA的粉丝或许会取得压倒性优势,但时至今日,人们对自主品牌的印象分在不断地刷新,从入门级、性价比,逐渐升级为技术流、潜力股。一位受访者评价:“可能品牌现在还不够‘高大上’,但我认为技术就值这个钱。”

今年1-4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了46.4%,自主品牌越卖越多,且越卖越贵,这不仅意味着消费者认知在变化,更体现购买力的提升,汽车高端化是市场大势。

当消费升级、高品质追求成为趋势,更迭换代的众多新车摆在眼前时,谁能保证一直受消费者青睐呢?只能不断向上,因为,消费升级了,就很难下来了!

国货也很高端

“从我买车到现在,安利了身边7个同事朋友选择比亚迪。”从2020年入手汉DM四驱版至今,胡先生“跑了三万公里,车子没出过任何故障。”与此同时,他对自主品牌的印象也在不断改观。“车子安全、质量好,外形设计越来越有中国人的独特品味,像车机、娱乐配置等,都不是花架子。”

“有人觉得中国人自己造车不行,其实是他们不自信。现在,自主品牌车型主要分布在10万-20万元的汽车主力消费市场,那么多人都在买车,能有多差?”化身“金牌销售”的胡先生往往积极地跟他人“对线”,并拥有一群统一战线的车友,“真实情况就是,买自主品牌的人越来越多,认可它们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光是自主品牌本身的造车实力、技术实力让产品可靠,随着车市格局发生变化,自主品牌的身影频繁冒头,消费者也逐渐找到一种文化自信——自主品牌崛起,与有荣焉。

今年4月,车市格局变化巨大,自主品牌表现强过合资品牌,单月占据了56.1%的市场份额。这是继2022年2月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突破50%之后,再次创下自主品牌份额占比新纪录,1-4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了46.4%。

正是在汽车行业受供应链、原材料、缺芯等问题影响之下,自主品牌的抗压能力进一步显现。乘联会分析指出,在行业艰难的背景下,自主品牌领先于中国车市,而今年中国市场的份额又持续领先世界,因此自主的产业链优势日益凸显。

数据显示,4月自主轿车和自主SUV占整体市场份额43.4%,高出主流合资2.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主要市场已经具备销量优势。据权威机构预测,自主品牌到2023年市场份额或将保持在50%以上,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向高端车市场发力。

从30万到上百万

“价格吓人,勇气可嘉。”

“国产车越来越牛。”

“这不比合资品牌强多了。”

在 “30万元究竟值不值得买”的讨论帖下,一位某自主品牌的准车主留言:“我可以选择买合资品牌、豪华品牌,但买这款车不觉得亏,可能品牌现在还不够高大上,但我认为技术就值这个钱。”

电动化的全新赛道为自主品牌的高端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当中,先是合资品牌入门级燃油车型不断被相近价位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分流。在占据市场份额近一半后,自主品牌也顺势拓展上限,向20万、3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大展身手。

而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售价30万元以上的蔚来、理想已经拥有了数以万计的粉丝,阿维塔、智己、岚图等传统车企孕育的高端定位新品牌也进入产品投放期。关注5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的人会发现,现在的销量冠军不在BBA中,而是高合HiPhi X,一款成交均价近70万元的新势力车型,作为该细分市场第一季度销量总冠军,季度市占率高达28%。

至于70万元为什么选了自主品牌,主要理由聚焦在新品牌、高科技和对豪华配置的满意度上。“这车开的人少,显得珍贵,更何况自己国人设计的,很懂得我们的面子需求。”有车主如是说。

同样在5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还有红旗E-HS9。有趣的是,红旗并不是新鲜面孔,这个品牌拥有的文化底蕴、独特意义,让它成为不少“老干部”的首选,而在积极转型电动化、智能化之后,红旗品牌的新产品也自诩“后浪收割机”,不断追赶时代潮流。这也是自主品牌转型升级、不懈追求高端化的缩影,技术崛起与文化自信缺一不可

这时候提出终极问题:预算一百万,是买自主品牌还是……?等等,有人要问了,自主品牌能有一百万的豪车吗?不用纠结了,自主品牌的百万级豪车已经在酝酿当中,比如HiPhi Z GT,又比如广汽集团、比亚迪都有计划……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认清两点事实:研发百万级豪车的投入不易,自主品牌的品牌溢价不一定能够支撑。而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任增长需要循序渐进,因此他们的回答也不难预测。中国品牌打造的百万级车型,目的不是通过销量抹平成本,而是展现其综合实力,拔高品牌定位,提升品牌价值。

“必须往上走”

现在新车换代升级非常快,消费者见得多了,对车的要求也发生变化,要外形时尚、要有智能科技,买电动车的还讨论新技术。”一位销售人员认为,消费者对高价格的接受度在慢慢提升,同时也更看重车子本身的价值和适用。

“国货高端化”趋势愈发明显,是中国车企精准把握住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借助电动化、智能化契机,满足消费需求。这事实上,也是整个汽车市场高端化的缩影。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30万元以上乘用车份额为7.8%,30万元以下份额92.2%,而今年前4月,30万元以上乘用车份额增长至11.6%。

与高端车市场增长形成对应的,是微型车市场的萎缩,从2009-2010年顶峰时期的247万辆、310万辆,跌落至2019、2020年的100万辆,直到电动小车入局才给它带来变化。

支撑大家“买买买”的自然是变厚的钱包。从体现生活品质和消费升级的恩格尔系数看,按联合国标准,中国人民生活已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十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八成,增速快于经济增长。汽车大宗消费也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市场,升级换代、增购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庞大。

“对入门级车型的需求一直都在,但市场的成熟、大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会推动汽车消费越来越追求品质。”一位从事汽车销售近十年的经销商管理人员认为,消费者的品味已经被养得很“刁钻”,不论是自主还是合资都很重视高端车市场,而且目标一致——“必须往上走”。

2021年,豪华品牌乘用车销售347.2万辆,同比增长20.7%,高于乘用车增速14.2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6.2%,刷新历史销量新高。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近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以及消费市场需求层面的变化,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汽车市场格局。并且,已进入发展通道的国内汽车消费升级趋势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当的稳定性。

◎相关报道

逛个街顺便买台车,这背后是什么?丨车市新趋

“她”的潜力巨大丨车市新趋

真的,回不去燃油车了吗?丨车市新趋

【主笔】魏泓泉

【采写团队】魏泓泉 拱千舒 黄晓韵

【视频剪辑】许蕾

【统筹】郭小戈 邵玉梅 许蕾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