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智享会|向晓梅: 做深做实产业链,做广深超强连接器

南方+ 记者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向晓梅。简仁山绘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向晓梅。简仁山绘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广州市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首提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不断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被喻为广州东进“桥头堡”的增城区亦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制造业强区、质量强区战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向晓梅日前在南方产业智库主办的“南方智享会——宜居大湾区之东部崛起:广州产城融合新机”线上圆桌论坛上,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增城地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和广深两地都市圈中间连接带,独具价值洼地效应,产业发展空间充足,在实施制造业强区、质量强区战略过程中,要充分依托地理区位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做深做实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重点培育税源型新兴产业,要以合作、创新、服务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产业创新为方向,深度对接广深港澳及全球创新资源,助力产业经济发展。

独特的资源优势,奠定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

增城素有广州“绿肺”和“后花园”的美称。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得天独厚的山林湖泊资源禀赋,造就了增城生态宜居的城市格局。

向晓梅指出,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增城吸引投资的一大法宝。增城倡导“生态增城,全域旅游”的整体形象,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展示了增城广阔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种品牌企业进驻增城。坚持绿色发展,构建更为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城营造绿水青山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基础设施完备是增城发展产业经济的又一前提条件。水电基础设施,电信和数字信息网完善,交通便捷,能通过新增国铁、地铁、城际轨道与东莞、深圳、惠州等珠三角重要城市紧密对接,实现更好的资源交流与合作。产业园区周围公共设施完备,配套有免费的人才公寓及办公大楼,并进驻多家大型商业连锁结构和星级酒店,教育、医疗、休闲资源齐全,构建了完好的生产和居住环境。

“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增城分享省会人才红利,承接东西发展动能。”向晓梅进一步指出,增城背靠广州职教城,共享广州一线城市的教育科研资源,广州广交会及广州留交会(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的举办,也为增城输送着最新的科研项目和众多海外人才。增城拥有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13所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资源充足,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并依托广州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连接广东省东西部地区,实现珠三角各城市的人才交流和合作,承接东西发展动能。

“在人才方面,增城还有侨乡资源优势”,向晓梅认为,“华侨人数众多、资源丰富,在很多领域颇有建树,能为增城区带来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广阔的对外交往渠道,已成为增城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广东省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拥有3000多万海内外华侨华人同胞和2000多万归国侨眷,是我国最大的侨乡和第一侨务大省,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一直以来都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参与者、贡献者,且深受广府传统文化影响,有着强烈的归乡情怀。而增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拥有全国第五所侨梦苑,侨梦苑是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海归人才、海外高端人才聚集区。增城侨梦苑享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侨梦苑体制机制政策叠加的优势,有助于吸引高层次的产业领军人物,推进打造增城侨梦苑大湾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广州东部枢纽中心规划效果图。资料图片  南方+ 简仁珊 绘图

广州东部枢纽中心规划效果图。资料图片  南方+ 简仁珊 绘图

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助力产业经济发展提速

增城交通地理位置优越,据守广州东部、南隔东莞、东临惠州、北界从化,位于大湾区广深两大中心城市的连接带,是穗莞深港黄金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向晓梅认为,据守广州东部,临近广州消费市场,使得增城区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并且日益扩大。2019年至今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长9.5%,网上消费、生活性消费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同时增城区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承接东莞溢出的企业工厂,实现从香港—深圳—东莞—增城的先进制造业转移过程,推进增城与东莞先进制造业的互补合作,有利于进一步的区域协同创新。

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战略契机背景下,向晓梅指出,“增城应该发挥地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重要节点的优势,对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以产业创新为切入点,以政策创新为牵引力,集聚海内外创新资源,构建内地创业特区,围绕创新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加速、合作交流等四大核心功能,打造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承载空间,构建千亿创新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核心拓展区和新兴节点。”

诚然,南方+此前亦报道指出,经过这些年的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迈入“十四五”的增城产业基础更扎实、生态环境更优美、民生服务更优质,区域能级迈上新的台阶,但要达到广州“十四五”赋予担当东部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的期许,增城还要狠下功夫,仍然任重道远。为此,增城区委、区政府今年要求,要清醒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立足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增城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向晓梅看来,依托增城港口、机场、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增江高新技术产业区、北部生态旅游休闲区和现代农业基地等多种产业发展基地、产业应用场景,可以吸引承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创新产业与高端制造业项目在增城落地,创新要素在此聚集,创新产业在此落地,增城有望成为创新产业集聚与制造产业高地。

加快创新产业集聚,培育税源型新兴产业

过去一年,增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国家级增城开发区牵引带动,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开展产业链招商,增城共引进产业项目111个,计划投资总额743.8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指标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速,亦折射出增城区在产业发展方面良好的态势和巨大的潜力。

不过,与中心城区相比,增城的产业发展体量和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为此,新的一年增城区已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特别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培育“芯”“显”“车”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对此,向晓梅指出,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看出,增城正在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在税源型新兴产业和高端价值链上蓄势待发。根据产业创新的内在发展规律,要集聚整合创新资源,以创新生态圈打造为重点,以平台载体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创新升级为主线,打造创新产业聚集区。要推动产业链创新,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布局一批湾区级、国家级重大产业项目,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造产业集群,构建“3+1+N”产业体系,即以三大产业为支柱、以1个科技金融服务业为支撑、以N个创新产业为支点的企业大中小结合、项目长短期结合的产业布局,有力支撑增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要继续充分发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国家级经开区交界处的区位及制度优势,叠加自身华人华侨产业园区配套政策,坚定不移深化、探索‘放管服’改革、机构职能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自贸试验区政策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对外经济活力,打造开放创新先行区、产业创新示范区。”向晓梅说。

链接

南方日报出版宜居大湾区之东部崛起·广州产城融合新机特刊

【记者】柴亚娟 冯善书

(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