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社区“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命题”

南方+ 记者

城市是国家的缩影和窗口,社区又是城市的缩影和窗口。超大城市的治理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治理问题,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国家级的重大命题。

超大城市的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在治理方法论上可以化繁为简。广州独创的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工作,是城市治理这一复杂议题的微观呈现,可以成为建构国家治理这一复杂体系的一个底层探索。

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化的小切口,既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载体,也是治理协同化的样本。这就是超大城市如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破题,以及破题之后的广州方法论。

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难在哪”?

广州是一座超大城市,社会形态非常丰富,既有城市社区、农村村落,也有城中村等形态。复杂性、异质性、关联性是超大城市的特点,这使得超大城市做任何一件事都要面对高难度的治理能力挑战,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也不例外。

城市的规模庞大是城市治理复杂性的主因。城市内部活动既包括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也包括交往活动、文化活动等。众多人口中包含身份认同不同的人群,伴随着多样的差异需求,共同构成一套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果。

超大城市社会的异质性也为治理工作推进增添了难度。异质性体现为社会成员由于性格、心理需求、社会背景等不同,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呈现疏离和隔阂的现象。广州作为人口流入大市,人口高度流动,需求多样化,给社区管理带来难度。超大城市的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工作为例,涉及经济、生态、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和再造。

实际工作中,复杂的问题可以采用简洁的方式来解决,超大城市的复杂治理也能找到更简洁的方法,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就是这个简洁的小切口。

城市社区容貌品质提升表面看似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但实际蕴含一个社区内生性的发展和增长逻辑。这意味着可以作为一个小切口,并据此找到超大城市治理的破题之道。透视这件工作背后的执行逻辑,还可以形成可复制的、可持续的、系统的方法论,为城市治理其他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治理发展系统“显微镜”

任何一个社区其实都是城市治理发展系统的微观呈现。一个城市包含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种空间格局。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的本意是想要促成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种空间格局的有机融合。对城市全域治理来说,开展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虽然是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却是撬动城市治理系统化的重要切口。

城市要宜人宜居宜业,决定了城市治理的系统性。打造容貌品质社区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宜人:通过宜人达到整体宜居,宜居还需要进一步达到宜业,即从安居走向乐业。以天河天力居社区为例,盈科智谷在做宜人宜居的同时,也能达成宜业。

广州这个切口找对了:投入较小,但容易看到成效。这也为克服城市治理的异质性提供了窗口。由于见效快,老百姓切身体验明显,更容易形成群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这种认同会成为治理工作持续推进的支撑,让一开始的政府倡导变成群众自发的行为,最后形成社会企业广泛支持、共同投入,全民参与的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越秀区一对夫妇因为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效果明显,主动捐献2万元。原因在于这对夫妇看到、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工作成效,也认同政府工作是在实实在在地改善生活。

这项工作还能作为广州城市治理精细化的载体。广州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工作落地在社区层面。社区的特点是小空间小尺度,大部分是以小项目的方式去推进的。小的项目、小的尺度、小的空间打造,呈现出城市治理过程中的细心、耐心和巧心。

政府、群众和热心企业在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凝聚和锻炼,养成了一种风格、一种智力文化,我们就可以推广到其他工作和其他地方。同时,这个精细化也表现在城市管理的工作细节中。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这项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中,这是广州一贯有的一脉相承的工作作风。

此外,提升工作通过以小项目的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培养基层自治能力。人人都有话讲,人人都可以有想法;人人都可以参谋,人人都可以有点子。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项工作还可以成为城市治理协同化的样板。治理过程既包含了主体多元主体的参与,也包括了全过程协商。整个提升的全过程通过协商来呈现民意,并且达成共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得居住在社区的群众有最广泛的、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

探索城市治理专业化“示范点”

目前,广州的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三个特点:一是能够回应人民的需求;二是能找到方法来推动,三是能够创新城市治理机制。

下一阶段,提升工作要向持续性、专业性迈进,争取打造成为城市治理专业化的示范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和资金都很重要。广州可以尝试唤醒更多的专业力量,共同加入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工作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其他城市的成熟经验,广州独创的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这项工作可以走得更远。如引入城市社区规划师为社区设计整体风格,找到社区规划的专业性人才加入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工作中。这既能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也能在社区整体性呈现地方风格,从而建构和持续提升居民认同感、参与度和幸福感。

另一个通过场景打造,消解社会治理异质性的例子是“场景营城”。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不仅要聚焦人们生产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也要关注城市被遗忘的空间,从而整体性打造社区容貌、城市风格,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比如将城市立交桥底等阴暗的空间打造成光明空间。

城市治理是一个系统化、专业化的工作,可以不断走得更深、更透。社区容貌品质的提升,未来将不仅仅只由政府主导推动,而是由社区社群共同参与,这也将让城市治理工作的实施减少推进的阻力。最后,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也达到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目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 


更多专家学者观点

提升社区品质 激活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新活力

以居民为中心增强老社区内生动力

【话题主持人】冯艳丹 郑慧梓 马艺天

编辑 李志颖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