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看“追兵”:数字经济背后的新战法|数字赋能 制造蝶变③

南方+ 记者

今年,总部位于安徽合肥的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被格兰仕集团收购,合肥与佛山顺德多年来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不久前赛迪顾问公布的2021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上,合肥强势登榜,仅排在佛山之后3个身位。而在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上,两者之间相差了足足15个身位。

在近期召开的顺德区党代会、顺德区两会上,数字化转型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顺德示范重要一环。

同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老朋友”合肥数字化转型的新经验对顺德有何启示?

1

数字化转型要让企业先找到定位。

数字化转型企业要尽早行动,宜早不宜晚,早转比晚转好,越晚转企业就会越被动。

从顺德到合肥,有众多企业都在投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机器换人已成常态。比较实际的问题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是企业整体运营模式的全面转型。但企业转型的方向对不对?企业到底适不适合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要做到什么程度?

从这点上看来,数字化转型又是一场“创新”的马拉松。如果“体力”分配不够合理,这场比赛或许就会以“退赛”收场。为此,合肥的数字化转型工程首先就帮助企业家开出了一份份转型方案。

2015年,合肥在全国首创并实施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化车间、百家智能工厂“万千百”创新工程,将生产线、车间和工厂等不同层次制造实体单元作为认定目标,全面推动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企业可能出现的改造盲目投资、等待观望等情况合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智能院等第三方机构为企业免费实施诊断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方案,为企业找准定位,不要盲目转型。

“有些企业不合适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这份‘诊断书’也会给出不要盲目上马的方案。”一位合肥企业家说,有了这份方案,感觉有了方向。

一个小举措却很好的解决了企业的转型难题。

1

数字化转型要形成矩阵化效应。

合肥也是善用龙头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目前,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成为全球“灯塔工厂”,江淮汽车建成全国智能工厂典范……一批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合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在这些龙头的引领下,合肥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行业形成智能制造需求,从“一起做项目”上升到“共同做产业”,形成“以点带链”的推广态势。

与此同时,合肥还在2017年12月牵头制订国内首个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实施指南》省级地方标准,陆续推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评估规范》、《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服务规范》等标准,将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基础的制造企业需求标准化,打破了企业対于智能制造“高大上”的传统认识。

双管齐下的合肥真正让企业转型有办法可依,有典型可学。如今,合肥345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建设117家智能工厂、1107个数字化车间,实现1.3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工业互联网已经在合肥家电、汽车、装备、电子信息、食品等行业重点企业形成一批典型示范应用。43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等相关试点示范,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合肥加速经济高速增长、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2019年底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合肥360家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企业在近3年时间里,年均产值增长40.4%、利润增长52.8%、税金增长45.96%。

1

数字化转型成为改变竞争格局的动力。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合肥不仅推进产业数字化,更乘势而上更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

合肥创新提出“136”发展行动计划,即:以数据资源为核心驱动,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等3大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突破、数字产业化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业农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6大重点任务。

合肥正在全力以赴培育数字经济企业、形成数字产业集群。科大讯飞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企业,飞友科技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数据服务商,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全国第一个量化认定大数据企业,累计认定有效市级大数据企业741家;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第一批战新产业集群。

科大讯飞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企业。科大讯飞供图

科大讯飞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企业。科大讯飞供图

目前,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安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公开信息显示,试验区建设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创新示范、数字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肥经验”,努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

“产”“政”协同,正成为合肥数字化转型的双飞翼。

在未来的技术竞赛中,最成功的城市将是那些积极变革并且能够跟上技术进步的城市。从这点上来说,顺德与合肥各有千秋。但如果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顺德仍需爬坡过坎,既需要先行先试,也要统筹兼顾,更要久久为功。

【南方日报记者】刘嘉麟

相关链接:

佛山数字化转型,为何要看“中国第一镇”?|数字赋能 制造蝶变②

新宝样板,示范了什么?|数字赋能 制造蝶变①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