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中国需要一个镇域标杆。
11月公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中,佛山位列全国22位,前有北上深广的标兵,后有大连、合肥等追兵。
为此,佛山急需在内部寻找样板。
近日,20间佛山数字化示范工厂评审结果出炉。细看这一构成,12家企业均来自顺德,其中北滘占4家。而处于顶端的5家一级数字化智能工厂中,美的厨房电器制造、美的洗涤电器制造、广东威特均为美的子公司,而入选的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数字化打造同样由美的负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中国第一镇的北滘正担起佛山数字化转型的大旗:北滘的经验就是佛山的样本,北滘的困惑同样值得佛山警醒。
近日举行的党代会和两会上,顺德提出要做到“五个示范”,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行示范,使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全国样板。
这一背景下,北滘的探索,尤为重要。
北滘的领跑,必须归功于美的。
马龙工业区,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是今年新入选的世界“灯塔工厂”。厂房内,生产设备把运行数据通过5G信号传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软件快速进行分析,随后设备运营状况、产品生产质量和进度转化为一个个可视化图表,通过5G网络实时呈现。
数字化,渗透在美的各事业部,它被赋予一个更直观的词汇“数智化”。
作为家电龙头企业,美的数字化转型已十年,这条路被形容为是“逼出来、蹚出来”的一条路。
当年美的规模高速增长,利润却薄如刀片,各事业部的高度自治虽带来“百花齐放”,但也带来各事业部数据、流程、系统不统一的问题,相互之间无连通,不仅是资源重复浪费,更是潜在的管理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的巨大损耗。
2011年,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接棒”上任后,力推的就是“623工程”,提出了“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的变革愿景目标。这一万人工程,为美的“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数字化转型,美的一开始只是希望支撑自身业务发展,并未考虑对外赋能。但巨头与集群的共生关系,通过产业链再次体现。
一组数据,在顺德本土,美的一级供应商高达400多家。而美的空调1000家合格供应商中,与北滘近800家存在供需关系。蝴蝶扇一扇翅膀,就能引发一场风暴。因此,美的内部流程变革,直接影响到供应链上的企业。
直观的例子,“安全,透明、敏捷、成本领先、可持续发展”是美的对供应链的要求。所谓透明、成本领先,一是进入门槛透明,二是合作中的产品份额、价格等都在系统中清晰可查;响应速度方面,美的采取T+3模式,即3天采购物料、3天制造再加3天物流直达用户。
数字化,渗透在美的各事业部。戴嘉信 摄
成本加速度的“苛刻”要求,倒逼企业不断提升精细化水平,要想分得“蛋糕”又保证利润,只能提高效率。在南方日报针对北滘家电产业集群的调研中,“引入信息化、数字化”成为北滘大多数企业的选择。龙头企业,通过供应链倒逼着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创新。
市场的壮大,自然吸引了数字化转型中极为重要的角色——服务商的集聚。
首先还是“美的系”的崛起,“623工程”项目组转变为美的集团旗下子公司美云智数,向外提供包括家电行业在内的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产品和解决方案。脱胎于美的集团信息部的赛意科技提供基于数字化中台的供应链协同软件与智慧营销软件。与此同时,一批智能工厂咨询商、数字化信息公司、华为云等平台在北滘“冒尖”,服务的不仅是美的,还有更多中小企业。
在奔跑的赛道上,跑的不需要比熊快,但一定要比别人快。
此时的北滘,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数字化产业链条雏形。但要进一步完善加固,仍面临种种问题。
观念的渗透是首要。“北滘工业主体存量比较大,如何让企业负责人主动接触到数字化工作,是一个难点。”主抓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北滘镇副镇长胡冰说,数字化转型,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但这只是第一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数字化的投入产出比,无疑是最大挑战。在由经济学家周其仁带队的一场调研中,瑞德智能、敏卓机电等二十多家本地制造企业纷纷围绕数字化发问,最关注的还是投入占比及成本回收周期。
“生产线上了MES,看起来不错,但我们成本和人工上升了0.31,加起来成本上升0.61,我们继续投下去的依据是什么?”“数字化应用产生的大量数据,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数据价值,进行挖掘和发挥?”“数字化的投入,占比多少算是合理?”
这些问题,连方洪波都无法避免。在今年初的一场访谈中,方洪波直言,每年考虑转型数字化的投入时,是他最艰难、最焦虑的时刻,数额大至每年投几十亿,“这项投资没错,但无法预知,焦虑就是未知。”
在行业中,有一个衡量数据。数字化投入占比达千分之三被视为合格,而做到优秀的标准是百分之三。这一标准有多难?美的每年在数字化转型中投入高达20亿元,也仅占营收千分之八至千分之九。
而对于服务商,新的考验则是场景的搭建。“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自己有觉悟,但现在的问题是,企业会有明确想法要改变,但你再问要改变什么,就没有了。”一位华为云的专家在顺德曾遇到这一问题,“每个行业都需要场景的搭建。”
服务商在北滘进行宣讲。熊程 摄
这就意味着,服务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需要“懂行”的人来搭“模型”。
在北滘,飞利浦全球水健康智能家电智造基地项目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很快,这里将崛起新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为其进行专业规划的广东精工智能聚焦的就是小家电产业数字化场景搭建。“顺德小家电产业增长速度非常快,但相比大家电的完整配套,小家电的管理自有特色,有很大提升空间。”精工智能董事长丁佰胜说,而在切入这一行业前企业专门对小家电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研究。
家电,毕竟是北滘优势产业,而针对更多中小企业,这一场景搭建又要如何选择?
是时候了,市场呼唤政府的“有形之手”。
今年8月,北滘率先出台《北滘镇执行<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若干措施>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下称《行动方案》),主推十大行动。
细看之下,均围绕着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出发。
数字化转型缺场景?北滘提出组建服务联盟、建立专家顾问库,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荟聚专业英才、搭建交流平台,为北滘各主要行业领域提供专业、多元、一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而专家库则将分行业、分类型、分层次为企业提供顾问和咨询服务,特别为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智能化改造解决路径及方案。
胡冰透露,应企业的需求,北滘将邀请相关专家走进车间,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意见,并将形成诊断报告供企业参考。
数字化转型需要“样板”,北滘提出要建设一批具有北滘特色的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车间、示范项目等,给广大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另一边,村级工业园改造腾出的高质量发展空间,也将建设为智慧园区,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各类云服务和“拎包入住”的数字化环境。以博智林、德尔玛等4家企业新建的厂房为例,“我们会尽量引导企业从设计、物流等方面结合数字化需求布局,同时推进服务联盟中的服务商与企业进行对接。”胡冰说。
智慧园区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各类云服务和“拎包入住”的数字化环境。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供图
根据北滘的规划,到2023年,要打造3个数字化示范工厂、6个数字化示范车间,推动135家制造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15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累计应用机器人1400 台以上,建设1个示范园区、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入和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三年时间,巨额的投入,路漫漫其修远兮。
数字化转型本是一个漫长过程,考验的就是平常功夫持续的投入。所谓“一分学,九分习”,要把一个事情做成系统,做成习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为什么要不断升级不断被新技术折磨?从根本上理解,新技术的背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周其仁曾说过。
这一理念,对于企业如此,对于政府更如此。每次的改革,要破冰,必须一往无前。
【南方日报记者】蓝志凌 熊程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