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巷、骑楼、园林等建筑空间植入校园,新宿舍与古树共生;光导系统让艺术和阳光温暖校园的每个角落;保留旧礼堂,为校园留存一份记忆……历时近4个月,经过层层选拔,顺德“最美校园”设计竞赛优胜方案出炉!(点击了解详情)这些优胜方案为何能脱颖而出?跟随南方+记者,一起去看看顺德区实验中学扩容提质工程优胜设计方案有哪些闪光点吧!
佛山市顺德区实验中学扩容提质工程项目(体艺楼、宿舍楼)项目概况:
位于顺德区桂畔路,占地面积53100平方米,总投资金额约196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86000㎡,包括保留建筑46600平方米、新建体艺楼 26100 ㎡、新建宿舍楼 13200 ㎡;结合学校办学规模增长速度和趋势,设计要兼顾启智学校及实验中学的新增场室需求,保证饭堂可供 1800 人同时就餐,宿舍可提供床位1496 个。
优胜方案1:
设计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方案解读:
设计主要通过建筑内部的腔体空间和建筑外部的连廊,构成一个连接的系统。该设计结合顺德城市特色,强调建筑整体新旧风格风貌相协调、文脉传承,将冷巷、骑楼、园林等建筑空间植入其中,形成新旧相融,教学生活互通,旨在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和活动的多义空间。
其中引入建筑“缝隙”和“缝合”式的措层楼梯,秀带连接,设置生活甲板,搭建学生学憩路径,柔性设计消融新旧建筑之间的对抗与反差,吸引着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们一探究竟,视线与动线也随着空间向内庭院延伸。
或圆或方的围合空间穿插在建筑间隙空间里,创造了不同社群的游戏场,不仅为启智学校的儿童们再生了玩耍、展示非遗手工、接触社会的平台,也为实验中学提供新的缓冲空间和帮扶视野。
宿舍设计时考虑到原有的古树,架空了整个宿舍,避让古树,使原有宿舍视线与光线穿透,且与食堂间保持着自然的距离。整个宿舍坐落在许多细长的高跷上,就像森林间的一座高架小屋。
总的来说,该设计紧扣顺德区实验中学与启智学校功能的分离与共建,以“共生|连接”“再生|社群”“可生|模块”“原生|岭南气韵”为设计理念,从垂直方向探求二校空间的有机分离,使各自拥有独立管理的功能空;通过分时共享建筑架空层的方式,实现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实验中学与启智学校有效连接。
优胜方案2:
设计单位:佛山市顺德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方案解读:
让艺术和阳光温暖校园每个角落,结合气候和学校定位,设计通过灵活的空间布局,结合“光导技术”的应用,赋予校园教学及公共空间更高的品质,以环境赋予学生“心灵的阳光”,或灵感或治愈。
艺术综合楼采用了低点透视,通过艺术化的艺术庭院、演艺庭院等空间体量组合,使得建筑造型形成一个大型的艺术装置,中间T区设置成学习资源中心立体连廊,以架空层连接,高效、便捷、处处体现艺术校园的气息,艺术交流随处可及。
设计结合了校园原本建筑风格,提出了“补齐短板,融合共生”的策略,深化体艺立体融合程度。同时结合顺德气候特点,设计适应亚热带地区的建筑形式,融入光导系统的设计,实现主动节能,让建筑与人的相互滋养、融合,建造一所阳光校园,释放学生向往艺术与自由的天性。
以灵动的空间,优化采光与通风,同时结合多样教室布置模式培养艺术学生,标准教室、文艺鉴赏、艺术创作、对外展览等多变的教学空间模块,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
茂密的植被、温暖的阳光和流动的水源等校园景观,可以释放孩童天性和肆意奔跑的公共空间,动静有度,美术、音乐、舞蹈、运动与生活运动形成合理分区,使得校园空间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
优胜方案3:
设计单位:深圳对角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方案解读:
“肌理生成”,设计通过新建艺体楼、保留原有的礼堂进行改造、扩建开放艺廊、增加老楼屋顶活动平台与操场看台,与原本校园建筑形成互相衔接与咬合,整合空间关系,实现新增的建筑功能,达成新老建筑之间的对话,保持原校园公共空间的同时,激活屋面功能,形成立体化的活动场所。
体艺楼上下区分,在地面为启智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与教学空间,互为补充,连廊为日后的规划道路留出了跨街的连接。使不同的目的师生得以在此形成串联对话,也能方便实现各项功能的灵活运用。
新建的学生宿舍和由礼堂保留改造的食堂,相互嵌套,新旧并置,形成戏剧性的空间张力,保留了一处校园记忆。食堂顶部为架空活动平台,与宿舍形成一个退台式的活动空间。建筑之间设置具有有趣性的路线,构筑出了独有的系统性空间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校园。
极具开放性的艺术长廊,不仅仅展示了空间的日常性与艺术培育的独特氛围,为校园带来更丰富的空间想象。还补齐了新建的体艺楼与邻近教学楼之间的形体关系,保证建筑两侧的功能与形态实现串联。同时也能快速连接宿舍,使学生游学更方便。设计还将老教学楼的屋顶再利用起来,打造立体化的交互空间,激活新老建筑间屋顶空间的对话。
为了探索如何让学校在立体空间上焕发新的活力,设计通过各个独立空间的互相交叠,使学校建筑与环境具有更突出的艺术特质,楼梯、坡道、大阶梯、架空层,屋面花园等串联起来的、连贯的空间体系,都为未来学校在新的空间环境中孕育新的艺术氛围提供空间和可能性。
看完顺德区实验中学扩容提质工程三个优胜设计方案,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
【实习生】张艳青
图片由顺德区教育局提供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