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4个月,经过层层选拔,顺德“最美校园”设计竞赛优胜方案出炉!这是顺德首次通过公开竞赛的方式,广泛吸引精英设计团队参与学校建设项目概念方案的设计,进一步提升新建学校的设计感和美观度,让学校建筑成为城市最美风景线。
本次顺德首批7个校园项目采用4+3形式进行竞赛,4个项目采用公开竞赛方式(下称“4个公开项目”),3个项目采用邀请竞赛方式(下称“3个邀请项目”)。其中,4个公开项目(乐从第二实验小学、华侨中学、顺德区实验中学、勒流中学)第一轮评审共评选出24个优胜方案,第二轮评审共评选出12个优胜方案。
顺德区教育局局长温联洲表示,透过这些方案,实实在在感受到校园重视设计与否的差别所在。“特别是通过这些优胜候选方案可以看到许多不同以往的变化,以前的校园建设可能更考虑实用功能,没有更多考虑校园整体空间与教书育人的融合度。”温联洲说,这次“最美校园”行动计划,不仅让校园可以更美丽,更加符合育人的要求,还融入了现代化的理念,确保学校建设成为城市公共建筑的典范,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和汲取知识的殿堂。
从桑基鱼塘汲取灵感的桑基学堂?岭南书院和自然聚落并存?悬浮的图书馆、童趣跑道、合影墙,红色楼梯?这些优胜方案有何亮点?它们为何能脱颖而出?下面,南方+记者为你解读乐从第二实验小学优胜设计方案的过人之处!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第二实验小学新建工程项目(新建校区)概况:
位于乐从镇万福路以南、银桂路以北、百顺路以西的教育用地,占地面积58900平方米,总投资费用约为41000万元,建设标准先按72个班建设;同时,结合佛山新城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实际,设计阶段要按84 个班进行布局,预留足够扩班空间。项目规划用地面积 58900㎡,建筑总建筑面积为66700㎡。
优胜方案1:
设计单位:广州全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暨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方案解读:
设计来源于传统农业景观和村落的肌理,整个学校被打造为“桑基鱼塘上的一片村落”。希望这座校园能容纳城市的密度和乡村的氛围,让孩子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中成长。
在这个设计中,整个校园外部规整方正,提供一个城市之中的庇护所,内部松软多孔,充分激发儿童成长所需的探知欲和想象力。
田径场布置在场地东南,北侧场地集中布置教学组团,南侧带状场地布置生活组团,中部场地布置共享区。各个组团之间,自然打开了多个入口。
设计还巧妙运用了场地与正南北之间存在近18°的角度偏差,将建筑形体进行了局部扭转,既优化了朝向,也让规划肌理获得了自由放松的形态。
在此基础上,在场地内部点缀一系列公共空间,如体育馆、图书馆、礼堂作为活跃元,营造出一片“文化的村落”。
最后,为了贯穿全局,通过一条南北向的公共布道,将教学、生活、“文化村落”串联为整体,作为规划的主干和脉络。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连续的公共空间系统,它的形态受到了顺德“桑基鱼塘”的启发。如同一个交织延绵的网络。行走其中,可以获得一种在田野和村落中穿行的体验。设计方希望,作为顺德新时代教育空间的示范,乐从第二实验小学将成为地域、历史、文化、未来教育理念的共同载体,回望传统、面向未来。
优胜方案2:
设计单位:深圳元本体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方案解读:
设计根植于顺德的城市记忆,以岭南书院和自然聚落为原点,力求创造一所园林与田园、书院与聚落、秩序与活力、现代与地域并存的岭南特色校园。
理念一:绿廊贯通,景观渗透
设计通过中央绿廊,联结校园南侧田园林地和北侧河道自然景观,形成了校园中央活力共享景观带,使校园与周边田园和生态景观相互渗透。同时以十字共享绿廊将基地分为“3+1” 组团,形成三个书院和一个运动场空间。
理念二:岭南书院、规整差异
书院式的教学组团下部为普通教室,上部为午休教室,教学办公邻近教学布置。三个半围合式的书院,为低、中、高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提供了不同领域感。书院强调理性秩序的同时又各有差异,低年级书院结合庭院地表景观,更加自由趣味;中年级书院则以立体园林的叠台形式,提供更多展览、社团活动等功能,院落空间灵动;高年级书院则强调更加开放多元的非正式交往和学习交流空间,如研讨自修室、户外剧场等,院落空间规整。
理念三:趣味园林、自然聚落
中央共享绿廊以小尺度的建筑体量通过庭院、天井、连廊形成了低层高密、高低错落的自由学习聚落,布置图书馆、展览、行政办公、体育馆、食堂、自修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专业教室等不同复合功能。同时聚落的庭院、街巷空间植入田园和农林景观,为学生提供亲近和探索自然的独特体验。
理念四:资源共享、多元联系
中央绿廊的自然学习聚落作为校园的资源中心,通过不同廊桥、架空、平台与书院建立多维的便捷联系;三个书院通过地面休闲步道串联,为不同书院提供就近的课间活动场所。校园多重连接路径实现了校园立体高效、丰富体验、绿色遮荫的慢行系统。
理念五:场所营造、地域特色
场所精神是校园空间的核心,设计强调场所记忆,通过建筑的材料、色彩、肌理、尺度进行空间场所塑造,形成了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院、街、巷、园融为一体的校园场所空间。
优胜方案3:
设计单位: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方案解读:
在设计策略上,教学单元以围合态势呈现,结合校园主轴—中庭,打造丰富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交流空间。通过平台串联各组团,利用垂直交通,形成错落的行进路径、风雨连廊和丰富的中庭空间。
行进的序列与学生在校一天的活动流线重合,序列强调轴线感,直接而强烈。学生服务教学配套分布于主轴两侧,与中庭空间共同营造教学交流空间,操场位于南部,动静分区明确。
依据建筑布局,在东西两侧教学组团之间形成“资源中心”,创造出生机勃勃充满童趣的建筑与景观空间。
在资源中心的端头,设置了图书馆,通过二层公共平台,串联起教学区与生活区,二层平台,可以俯瞰整个运动场和资源中心。
建筑还充分考虑小学特性,创造出一系列课堂以外的自发性活动空间。建筑屋面与平台,串联起一系列尺度高低各不相同的架空层,提供了视野极佳的第二地面。
探索院落,给师生的课余活动提供了安全、丰富、有趣、多样的空间。多功能展览墙面,大台阶,可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红色楼梯,为孩子们提供课间活动场地。露天剧场,解放孩子们的天性。红色坡道,随时随地探索校园。
空中童趣跑道,依势而上,通过坡道、连廊、平台、建筑,楼梯,屋面花园等等串联起来的连贯的社交空间体系,在屋顶的空中花园,为孩子们创造更开阔的趣味课间活动空间。
合影墙,作为孩子们停留、探索与活动的区域,在毕业季成为各班级合影的背景装置。此外,方案还设置了社区共享接送空间,为家长提供了人性化的等候区。而立体图书馆,傍晚可向社区开放。
看了解读后,是不是感觉乐从第二实验小学这三个优胜方案特色十足各有千秋?对此你有什么感受?欢迎评论区留言!
【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
【实习生】张艳青
图片由顺德区教育局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