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宇:划出200多亩“宝地”发展新型产业,足见汕头决心和魄力

南方日报

汕头首宗新型产业用地(M0)在华侨试验区成功出让,意味着这个试验平台招商引资再有实质进展。而如果将这个项目放在汕头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大背景下,意义显然更大。

一方面,这是当地党委、政府在解决企业用地上迈出全新一步;另一方面,也为汕头未来的产业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当前,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汕头的产业布局及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未来该如何发力?近日,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陈鸿宇。

陈鸿宇。

南方日报:目前汕头的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制约条件?

陈鸿宇: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的工业发展已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龙头企业在国内细分行业中也有一定优势。

不过,与省内大湾区、闽南地区的城市相比,汕头工业虽然有特色、有基础,但仍存在不少短板。汕头规上工业企业体量小,三大支柱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创新发展布局不均衡,产业集群效应不强,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等现状,使得工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比如,澄海区的玩具产业,潮阳区、潮南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虽然有一定规模,也发展多年,但内在联系不紧密,还没真正形成细分意义上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各链节间联系薄弱,水平不高,尤其在前端的研发、原材料部件的供给和后端的市场销售服务上,容易被“卡脖子”。

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带动引领,也是汕头振兴产业的一大短板。汕头要实现产业强市,应该支持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优势产业向上下游延伸,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此外,汕头工业发展平台分散,存在要素配置不优的问题。未能很好统筹土地、财力、政策、人才等各种资源,因此难以形成具有强聚力的产业集群,也难以融入国内外市场双循环的新格局。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南方日报:首宗新型产业用地出炉,对汕头产业发展会带来哪些积极作用?

陈鸿宇:汕头首宗新型产业用地(M0)位于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这是一片围海而成的土地,也是汕头未来发展的重要片区。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划出200多亩土地发展新型产业,足见汕头市的决心和魄力。因为这不仅是解决一家企业的用地问题,更是向其他有意向来汕头投资的企业展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态度,或许之后会引来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落地。

长期以来,工业用地紧张和土地低效利用并存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汕头市工业产业提速发展。“有地不能用”“有项目没地用”等现象在汕头较为突出,表面上土地资源供给紧缺,但实际上大量工业用地土地容积率不高。

最近,汕头市明确指出要在土地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同时用力,这一点很有见地,抓住了汕头发展工业的关键。通过谋划拓展用地增量、优化提升用地存量,能够为工业高质量集聚集约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比如,对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的各种产业、要素、瓶颈作更细致的分析,确定由谁发力、由何处发力、何时发力。此次首宗新型产业用地(M0)就是一次精准探索,通过对大型企业的招商引资,加快新产业、新项目落地。而大型企业落地后往往会产生“连带效应”,延伸扩展至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

在工业用地这方面,汕头也可学习借鉴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的经验,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土地规划,保障工业用地不被挤占,另一方面,在省的支持下,向顺德、东莞学习,通过村改、地改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定打硬仗的决心。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南方日报:当前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新兴产业发展未来存在哪些可能的方向?

陈鸿宇:当前,国家、省大力支持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制造业发展,这是汕头十分难得的机遇。广东省还出台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支持汕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加上深汕深度协作加速推进,也为汕头发展工业、产业创造了很好的政治生态。

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本身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加上筹办第三届亚青会,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等有利契机,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打下很好的基础。发展新兴产业有一定优势,也存在多种可能。

发展电子信息业,依托现有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等传统产业基础,推进平台建设,营造有利环境,实现产业资源融合共享。

发展新能源产业,这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广东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汕头在海上风电、港口、机械制造等方面有资源优势,可进一步培育并完善产业链。

发展数字产业,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不久前揭牌,同时依托华侨试验区这一功能平台,面向华人华侨提供数字服务,在国际金融服务、跨境电商和工业互联网、跨国远程通信、跨国远程医疗、华文在线教育直播等领域加强合作,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文旅产业和大健康产业。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要打破原有发展格局和思维,整合汕潮揭三市旅游资源,把文旅产业发展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产业;朝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通过数字产品延伸健康产业服务链,提升粤东人民的生活质量。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作为汕头发展的长期战略,不是一两年能见成效的行动,而是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过去,汕头对产业的帮扶政策力度和精准度还不够,对企业的服务落实不到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数较大、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传统企业的发展。

着眼当前,汕头应拿出具体举措服务企业,加快产业、项目落地,让企业安心、放心。

相关文章:

汕头:创新供地模式如何“让产业飞”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