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乡回忆录④ | 文化新“篇章”:传承千年文脉,新蚝乡活力焕发

南方+ 记者

1

“冬月珍珠蚝更多,渔姑争唱打蚝歌。纷纷龙穴洲边去,半湿云鬓在白波。”在清初学者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中,这首朗朗上口的蚝歌,唱出了沙井蚝丰收时节的繁忙景象。

以海为田,昔日勤劳勇敢的沙井蚝民在一片片滩涂上“耕耘”出闻名全国的蚝产业,将生长在淤泥、石缝中的一颗颗牡蛎,培育成肥嫩鲜美“沙井蚝”,铸就了流淌千年的蚝文化。

古色古香的飞檐翘角背后是缓缓流淌的千年时光

陈沛忠见证了沙井蚝的光辉岁月。作为土生土长的沙井蚝民,陈沛忠从18岁开始与蚝“结缘”,和沙井蚝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75岁的陈沛忠是沙井蚝文化博物馆的馆长,成为蚝文化的传播者。“不但要保留沙井蚝产业,更重要的是继承蚝文化精神。”他说,时代在进步,但是以前的传统我们不能丢,传承下来的文化民俗一定要保留。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馆长 陈沛忠

2004年,沙井创办金蚝美食民俗文化节,探索出蚝业发展的新模式。时至今日,连续举办17届的沙井“金蚝节”不仅是深圳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更成为广东省旅游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沙井蚝逐步从深圳走向广东,走向全国,成为我市的一种特色文化符号。”沙井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中的雕塑

image.png

在沙井大街片区,曾经村民们祈求风调雨顺、出海平安的天后古庙依然香火袅袅,洪圣古庙门前的石阶上,已繁茂了百年的玉兰树散发着怡人的清香。古井、渡口、水路………历经岁月的洗礼,这片面朝珠江口的土地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也是陈沛忠现在“上班”的地方。走进陈沛忠每天“打卡”的沙井蚝文化博物馆,醒目的沙井蚝海区沙盘、栩栩如生的雕塑船队、目不暇接的蚝加工设备、令人震撼的万人沙井蚝加工厂影像……千余件展品渐次勾勒出沙井蚝光辉的历史轮廓,将历经岁月洗礼的沙井蚝业历程娓娓道来。

沙井以蚝闻名、因蚝而兴。早在东晋时期,沙井的先民就开始养蚝,到了宋代,沙井人插杆养蚝、以蚝为生,因鲜黄肥美,沙井蚝渐渐远近闻名。清朝嘉庆年间,不仅状如金元宝的沙井蚝有了“金蚝”的美誉,彼时的沙井也因聚集了盐场、蚝场和码头,成为经济文化中心,与南头的政治中心、大鹏的军事中心共同构成当时宝安县的三大中心。

金蚝小镇示范段

陈沛忠介绍称,“蚝”在本地方言中与“好”“豪”谐音,有“好市、富豪”之彩头,于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庆典祭祀,少不了蚝豉、生菜、猪手这几种菜色,尤其是嫁娶礼单中,少不了蚝豉这一项。“这样的习俗先是在广府盛行,而后又由深港的华侨带向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华人聚居地。”他说,延绵数百年的民间风俗,积淀成了独特的“蚝文化”。

事实上,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沙井蚝已不仅仅是一种特产,与其相关的历史古迹,由其衍生出的艺术色彩更是共同组成了沙井独有的文化符号。坐落在沙井大街片区的沙井古墟,是深圳“四大古墟”之一,范围内现存大量历史风貌建筑,特别是蚝壳墙(江氏大宗祠)、西海堤、龙津石塔、天后古庙等历史遗迹吸引许多人慕名而来,游客常年络绎不绝。

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看来,沙井古墟是多个历史时期的丰富叠加,是一个活态的、有生命力的历史风貌区。“沙井古墟作为深圳历史发源地之一,其发展变化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改变深圳这座城市在人们心中固有的形象,是深圳乡土教材的活字典,体现着深圳文化、深圳传承和深圳精神。”

沙井龙津石塔是深圳现存年代最早的地面建筑

image.png

对于很多深圳人来说,或许不甚了解沙井,但一定熟知“沙井蚝”。特别是每年底举办的金蚝节,更是深圳及周边城市市民畅享生蚝美食、品味岭南文化的盛宴。

从2004年创办金蚝节至今,沙井在传统蚝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融合创新元素,不仅使金蚝节成为深圳一道独特而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也为人们了解沙井文化、倾听沙井故事打开了一扇传统与现代相连的窗户。

在金蚝节,人们见到了沙井古墟,“结识”了金蚝小镇。第十六届金蚝节期间,金蚝小镇示范段正式亮相,沿街路面充满年代感的商铺,狭窄巷道两侧低矮的老屋,历史和现代的交汇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用心感受历史长河中翻腾的时代浪花。

金蚝小镇项目是深圳史上最大旧改项目

而在示范段背后,更大规模的金蚝小镇城市更新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升级改造后的“金蚝小镇”不仅是深圳城市建设与文脉传承“双赢”的代表作,更将成为深圳西部中心的公共活力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文化地标。

成如容易却艰辛。作为全市规模最大旧屋村改造项目,金蚝小镇的复杂程度和实施难度堪称宝安更新单元之最。为此,沙井以党建为引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突破重重阻力勾勒出金蚝小镇的新面貌。

特别是在立项过程中,沙井街道党工委全面统筹工作区域内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项工作、各种资源,通过党员先锋模范带动、全体动员和个别约谈等方式联合开展更新意愿征集等工作。社区股份公司及各方力量迅速形成共识,仅用一个月时间项目就通过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率创近年来新高,有力推动了金蚝小镇的建设进程

沙井大街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效果图

除了活力焕发的历史古迹外,沙井人文荟萃的土壤还孕育出源源不断地文化新力量。

老党员陈丽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沙井街道沙井社区长青老龄大学校长,陈丽萍自退休后便投身于健身球操的宣传和推广中。“刚退休的时候,我看到社区许多女同志闲来无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将,为了让大家拥有更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我开始号召社区群众参与健身球操练习,经过一次次排练、演出过程,大家的兴趣也越发浓厚。”陈丽萍说,从麻将台到舞台,越来越多的社区妇女加入到健身球操的队伍当中,如今沙井街道每个社区都有了自己的代表队,队员总数超过360人。

沙井社区长青老龄大学校长 陈丽萍

在她的协助和努力下,今年沙井老年协会主办的全国健身球操推广套路《不忘初心》培训班顺利举行,国家级裁判及教练刘湖南的亲自授课,吸引来自街道19个社区的76名健身球操骨干队员踊跃参与。一位参加培训的骨干队员颇为感慨。“自从学打了健身球之后,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每天都充满活力。”她说,“祖国越来越富强才有如今越来越充实的美好生活,我们由衷地感谢党,感谢伟大祖国。”

【记者】胡百卉

【图片/视频】何俊

相关阅读:

蚝乡回忆录①|发展新“质量”:从片片蚝塘到钻石水乡

蚝乡回忆录②| 产业新“高地”:“蚝歌”嘹亮,智造辉煌

蚝乡回忆录③ | 生态新“篇章”:蓝天碧水间,魅力蚝乡款款而来

编辑 李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