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人养6万头猪,光、温、湿智能调控苗木最佳生长环境,车间大批量生产优质鱼苗,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对虾,禽畜生产全产业链直接网上搞定……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发生在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日常事件”。若要追根究底,是什么让看上去的“不可能”成为“可能”,答案只有一个——科技。
广东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不断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走出了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稳健步伐。
种源为基,科技保优秀种质资源
镜头:云浮市新兴县生猪产业园+广州市南沙区渔业产业园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广东省实施的“粤强种芯”工程,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密切相关。
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的新兴县生猪产业园,十分注重育种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巨大,成果也颇丰。新兴县生猪产业园选育了8大品种18个瘦肉型猪品系,其中2个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自主选育51个优质鸡品系,并培育60多个配套系,其中7个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2021年,温氏白羽番鸭1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审定的番鸭品种。
此外,还建立了瘦肉型猪和黄羽肉鸡种质资源库,保存优秀种质资源20余万份。实现种猪全基因组选育关键技术突破,自主创制基因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位于广州南沙的广州市南沙区渔业产业园,更是建设了南沙(南繁)育种中心,以淡水鱼类遗传育种为主要研究方向,创制一批优质的大宗淡水经济鱼类和一批特色淡水经济鱼类,形成良种良养良销的产业化体系。为我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保存、物种保护和渔业高效发展提供了研发平台,有效地保护了我国重要养殖渔业生物资源,进一步完善良种发掘与培育技术体系,提高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从根本上解决渔业产业“种源”问题。
广州从化区省级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则在核心区建设了荔枝文化博览园,围绕荔枝产业建设了荔枝产业优质种质资源库;湛江市坡头区莲藕产业园则与国家航天育种中心、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院校对接,研究太空育种技术的应用推广……
打牢了良种地基,才能谈科学优质种养。
科学种养,科技护出农产品高质量
镜头:中山市横栏镇花木产业园+汕头市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惠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
毋庸置疑,广东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闪烁着科技的光芒。
中山市横栏镇花木产业园内,变叶木、龙船花、毛杜鹃、三角梅、风铃木等花木姹紫嫣红;地被、灌木类产品一年四季常青。娇贵的花木在横栏镇花木产业园里生机勃勃,与全产业链的科学防护分不开。
除了对花木品系的更新、丰富外,横栏镇花木产业园就花木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进行气象预测、病害监测、虫害防治、土壤质量管控等方面进行监测预防。借助科技手段,做到早发现、早防控、早解决,保证了横栏镇花木产业稳产优质。此外,横栏镇花木产业园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等各大科研单位合作,建设华南花木产业科研中心及公共技术创新平台。
拥有近2万亩的自有种植基地的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是汕头市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中的一员,同时,也承建了潮阳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以下简称:驿站)。驿站不定期开展种植培训,还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在当地形成了通过采取深耕、施用控释肥、栽种紫云英等绿肥来培肥土壤,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的种植方式,确保了水稻生态种植。惠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更是与中科院赵其国院士与华农大罗锡文院士合作,集成推广绿色技术模式,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园区里的主导企业,还建设了面积达800平方米的实验室,用于产地环境、产品管控等全程质量安全监控、检验检测工作,保证食品安全。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全国最大海鲈养殖基地。园区针对海鲈养殖环境中产生的有害菌,积极与科研院校展开合作,开展海鲈健康养殖和中草药防病技术研究,并取得良好防治成效;清远市清城区清远鸡产业园集中力量推进疫情防治、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推广等工作,打造现代畜禽智慧养殖典型样板。
产业延链,科技拓宽发展新路子
镜头:陆丰市甘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海丰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江门市新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有了好产品,要探好销路。当前,产业园建设以农业为基础,逐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子。
陆丰市甘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甘薯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园区已形成以甘薯为主导产业,集生产、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业态。
海丰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则集水稻生产、加工、研发、流通、示范于一体,还将水稻产业与红色文体、潮汕文化、乡村旅游相结合,将产业园建成了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此外,还创建知名度高的区域公用品牌“海丰丝苗米”,培育多个省级农业企业和产品品牌,以品牌促产业发展。
江门市新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则以新会陈皮为主导产业,构建了“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的“五位一体”特色产业园,已形成药、食、茶、健和文旅、金融等6大业态和生态、绿色、健康、富民的大产业新格局。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产业总产值102亿元,全年带动5万多人就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生产+加工+电商+旅游+科技、农业+文化+服务等模式随产业园的建设发展逐步创新。而在这些模式里,无一不见科技的影子。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将在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路上一如既往贡献力量。
【统筹】喻淑琴 李金玺
【记者】唐瑞谦
【来源】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相关链接:
深调研报道
深调研丨是农园也是财富园,广东产业园里的富农梦 粤有臻园·一园一报道系列
产业园动态
粤有臻园·一园一报道 | 广东6大产业园荔枝优品重磅推介来啦!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题系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