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广东省的农业发展备受外界关注。如何让广东农业摆脱传统农业的掣肘,形成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让南粤农民享受到现代新型农业的好处,这是一道难解的题。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广东形成以农业产业园为主的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新形式。通过产业园建设,不仅推动了广东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也为联农带农提供了新路径。
从传统作物到畜牧养殖,再到特色作物,各式产业园在南粤大地遍地开花,联农带农方式也不断推陈出新,“玩”出新花样。
合理利用资源,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镜头:湛江市菠萝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州增城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
自古以来,农民与土地如鱼与水般不可分割。但受制于传统农业和我国土地制度的特点,细碎化地种植传统作物一般收入不高。其原因在于没有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
广东省各地农业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让土地发挥更大作用,让农民享受到土地带来的财产性收益。
徐闻菠萝
位于湛江市的菠萝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便是将土地进行规模化利用,从而使其发挥更大效用的代表。该产业园建立后,通过推动菠萝规模化种植,既可以实现菠萝种植的规模效应,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菠萝产业园流转土地近6000亩,年租金近600万元。
除土地流转收入外,农民也可以将自己的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入股到产业园的龙头企业,真正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相连接。
广州增城乡丰“果荟园”精品水果产业示范园规模化种植基地
位于广州增城的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便积极发展这种股份合作带动模式,支持农民、村集体采取土地、资产折资入股或者以资金直接入股的方式,入股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保底+分红"模式,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位于韶关市新丰县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带动 1700 多户农户年增收16000 多元。该产业园内实施主体采用"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合作方式,与 50户村民签订土地入股合作经营协议,合作社产生利润后,村民与合作社共同分红。
将技术送到家,将风险转移走
镜头:广州增城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韶关杨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垦湛江垦区剑麻产业园
仅仅让农民享受到分红,自然只是第一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财富才是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园充分发挥自身在品种、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与当地农户形成特殊的合作模式。产业园负责将新品种,新技术下放到个体农户,让他们自己耕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完备的技术指导。
另一方面,针对于农户承受风险能力低的特点,产业园负责保价收购农民种植出来的农产品,让农民承担最小的风险甚至无风险,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位于广州增城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便是根据此原则发展出“订单农业”模式。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种植户签订生产订单,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挥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供应肥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回收产品、统一加工销售。真正实现农户零风险,让农户更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的得益。
韶关市始兴县杨梅
位于韶关的杨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吸引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公司负责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农户负责生产管理,确保群众发展产业"零风险" 。
位于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剑麻产业园通过订单农业、贴息贷款和免息借款等方式引导农户积极发展剑麻产业,分享产业园惠农扶农支农政策。近两年,吸引近 1000人回流发展剑麻种植业、农家乐及休闲采摘等乡村旅游业。通过提供健康种苗和技术,带动土壤贫瘠的廉江贫困农场和揭阳农户3090户,种植剑麻近 30000亩,利用剑麻生物特性,有效改良土壤,实现"农富+地富"。
就近入职,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镜头:广州增城的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温氏新兴优质鸡产业园+湛江市坡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湛江壹号食品土猪产业园
产业园联农带农的重要作用也体现在对劳动力的吸收上。土地的高效利用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过去,城市是年轻劳动力的主要流入地,但相对年长的农民往往较难满足城市高级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产业园的建设恰好可以为这些人提供就业岗位。一些经营状况优秀的产业园甚至能反向吸引高端人才回农村就业创业。
增城区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劳动参与模式,聘用当地农民负责园区的经营管理,直接、间接解决上百名农民就业问题。
温氏新兴优质鸡产业园通过这种模式使得返乡创业创新人数达 3000 人以上,吸纳就业人数达5万人以上。园内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比例达75%,农民能够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5400 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36%以上,联农带农效果显著。
始兴县杨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计安排当地农民就业人数超过 2 万人、示范带动全县农民约 3 万人,有效带动了农户致富增收。
湛江市坡头区南三养殖基地
在湛江市坡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约为52%,带动农户参与水产养殖、加工、流通环节达到 5万人,其中吸纳就业人数2.5 万人。
同样位于湛江的壹号食品土猪产业园更是直接实施对农户的技能培训,例如,培训农民成为销售端的承包商,公司成立“屠夫学校”帮助农民掌握专业技能。“校内”包括理论与实操课、销售技能课、分割技术课等,学员通过综合考核后,可直接上岗就业或参与销售端的经营承包,年均收入可达10万元。
“企业+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政府+企业+农户”,广东农业产业园的这种“加”字诀正是广东省通过农业产业园帮扶农户的最佳凝练。在广东乡村振兴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之际,广东众多农业产业园立于新时代的风口,以产业化、市场化思维,为联农带农工作注入新血液。
南粤臻园,兴农利民。在南粤各地的农业产业园正砥砺前行,为实现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断向前。
【统筹】喻淑琴 李金玺
【记者】黄俊杰 温志勇
【实习生】刘艳爽
【来源】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相关链接:
粤有臻园·一园一报道 | 广东6大产业园荔枝优品重磅推介来啦!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题系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