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稔平半岛之“心”生机勃发①|种植红树林,与潮汐赛跑
在考洲洋西岸的铁涌镇好招楼村,海岸边的一处未对外开放的保护区,正在建设大型的海洋湿地公园。目前,公园已经完成一期滩涂木栈道建设和红树林种植任务。日前,记者来到这里探访,走在延绵曲折的木栈道,徐徐海风迎面轻抚,海水滩涂上,一片片红树林树叶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眼前的海天一色令人沉醉。
好招楼湿地公园已完成一期建设
考洲洋是红海湾向内陆延伸的一个溺谷湾,风浪较小,被誉为稔平半岛之“心”、惠州“城市之肾”。前些年,由于考洲洋周边村民对环境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区域内红树林生长空间压缩,红树林面积不断缩小,不仅让鸟类、底栖生物的栖息生境遭到了破坏,还引起了区域内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位于巽寮赤砂村的红树林育苗基地
在综合考虑修复红树林湿地生境,与合理开发考洲洋旅游经济价值后,“考洲洋——罂公洲至赤岸区域海岸带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编制出台,项目还被列入2016-2017年惠州重点工作、十件民生实事,也是全省三个美丽海湾建设项目试点之一。
修复考洲洋湿地生态,提高红树林的覆盖率是关键一步。根据当时的计划,惠州选点在巽寮赤砂村建设育苗基地,在4、5年时间内,要完成考洲洋红树林育苗、种植800万株的目标。对于当时承担红树林种植任务的技术人员来说,不仅时间紧、任务重,更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难题。
正在播种的工作人员
“以前没有种植过红树林,很多技术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去其他省市考察学习获知。”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工程师李庆勇,曾负责红树林种植基地的选育种工作,他和同事先后采集过许多种类的红树林种子,并前往深圳、广西、海南等地实地考察。
“红树的品种很多,但哪一种适合考洲洋种植,必须做大量的试验,筛选试种成功后,再进行批量育苗、人工种植。”李庆勇说,经两三年努力,技术团队筛选出了秋茄、白骨壤、木榄、红海榄、桐花树五个适合考洲洋海域种植的红树品种,为项目开展奠定了基础。
红树林育苗使用的是海水喷灌
品种有了,但种植和孕育过程又遇到了难题。技术人员发现,考洲洋水位较浅,他们必须在涨潮时把树苗运送到种植区,等到退潮后,滩涂露出水面,再把树苗种下,“摸不清潮汐规律,工期就会拖延,遇到下雨天、台风天,更令人捉急。”李庆勇说。
与此同时,为提高红树林移栽成活率,技术人员还要兼顾整治滩涂的任务。李庆勇解释说,红树林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海水水位太低不行,太高也不行,一些品种长期淹水就会很快死亡,长期干旱又会生长不良。
“很多滩涂不符合这个条件,我们就得进行吹填,要把它整理到符合种植条件,而滩涂整治也受潮汐影响,工程船舶必须等退潮时期才能开工。此外,我们还要用网划出保护区,防止海面漂浮物随海水冲击移栽后的树苗。”李庆勇翻出当时在退潮滩涂工作的照片,工作人员几乎半个身体都陷入了泥沼之中,他感叹,种植红树林就是要和“潮汐赛跑”。
2019年7月,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项目圆满获得验收,实际完成红树林种植803万株,整治滩涂3072亩,并修建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站、景观栈道、生态观光及科普长廊、观景平台、观鸟亭等设施。随着项目的建成,考洲洋区域逐渐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红树林湿地景观带,有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记者】乌天宇
【摄影】梁维春
阅读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