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牛年向前“犇”!今天是正月初七,我们迎来了年后开工的第一天。从假期转换成上班模式,你准备好迎接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了吗?南方号在此送上一份新年开工指南,愿你开工大吉,诸事顺利!
人日习俗
正月初七,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人日节”。相传女娲创世,七日造人,所以这天是人类的生日。
@广州白云发布: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年初七这天,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此外,许多地方都有吃面条庆祝的习俗,广东人会买面,做一碗长寿面吃,以求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顺顺利利。
@文旅中山:据老一辈介绍,在中山,人日这一天,人们一般不出远门,也不走亲串友,但很重视一家人团聚、拜祭神灵,祈求人畜兴旺、香丁有继。
@开平融媒体中心:南方一些地区,汉族民间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桌,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道:“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节后来粤返粤防控指引
@广东疾控:根据国家、广东省的有关新冠肺炎防控指引,自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来粤、返粤人员需在出发前7天内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高风险地区人员
如来粤人员近14天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至少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中风险地区人员
如需出行要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并持72小时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近14天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需查验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证明和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证明;抵粤后开展“四个一”健康管理服务;实施14天居家健康监测。
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区域人员
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粤后开展“四个一”健康管理服务。
低风险地区人员(非上述重点人群)
跨省返回农村地区需要遵照属地管理,返回城市地区无须提供核酸检测证明。
节后返工如何防护?
上、下班途中
@广州地铁:进站搭乘地铁请主动配合体温检测,进站须全程规范佩戴好口罩,途中不要摘下口罩或拉下口罩露出口鼻。同时,在乘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交谈。除此之外,在搭乘地铁时,大家可采用票卡、二维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进站乘车,减少钱票接触,也可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办公场所
返岗后,每日上、下午可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通风20至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开会、搭乘电梯时也应该全程佩戴口罩。在办公室内打喷嚏、咳嗽时,要注意咳嗽礼仪,用手捂住口鼻。
怎样避免假期综合征?
假期综合征
假期综合征是人们在长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睡眠紊乱,精神萎靡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不分昼夜地在假期吃喝玩乐,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萎靡不振或失眠多梦。“早睡早起身体好”,保持并恢复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少看手机,可以听些舒缓的音乐。睡前可用热水洗脚,按摩足部可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新陈代谢。
代谢紊乱,消化不良
@佛山市中医院:放假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做丰盛的美食大餐,有些人不适应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迅速改变,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消化科主任中医师邓健敏携手主管护师林美容带来“去油”妙招。
佛中医推荐解腻全攻略
沉迷网络,头重脚轻
@广东药监:有不少人喜欢宅着,长期足不出户,刷剧、打游戏,眼睛发干。节后可以控制上网时间,适当休息。多吃些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和豆芽等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用菊花、枸杞泡茶饮用,有益于消除眼疲劳。
新年新气象
希望这份开工小贴士能帮到你
收心归位
向新出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