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在南海召开。这也是时隔18年后,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再次回到南海召开,为正蓬勃发展的南海物流产业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窗口。
本月中旬,在青岛召开的2020年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授牌仪式上,以南海为主要载体的“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佛山枢纽”)被授予“国家物流枢纽”牌匾,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佛山枢纽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这既是对南海物流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也将推动南海物流产业开启崭新的发展篇章。未来,佛山枢纽将整合物流行业资源,打造成综合性产业集聚区,为佛山乃至珠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位于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南海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工程效果图。
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
打造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
近年来,南海区紧抓广佛全域同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把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一批重大物流平台项目。
11月13日,在青岛召开的2020年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授牌仪式上,位于南海区的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佛山枢纽”)被授予“国家物流枢纽”牌匾,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佛山枢纽作为佛山市重点打造的物流枢纽项目,核心区总投资约40.87亿元,占地3.82平方公里。其中,官窑物流枢纽区位于南三合作区腹地,是佛山一环创新圈“1+5+N”创新体系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高站位、多功能、优服务”的国家级物流枢纽发展定位,高起点谋划,致力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佛山枢纽核心区地处南三合作区腹地,是佛山一环创新圈的重要平台。
目前,官窑物流枢纽区以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为启动工程,布局“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多层次网络型交通枢纽,已获批粤港澳大湾区“7+5”多层节点网络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区域涵盖国际陆港、海关口岸查验区和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六大功能区。
由南海区区长顾耀辉担任总指挥的区重点平台建设指挥部高度重视佛山枢纽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工作,根据专门公司架构、专业团队、专注建设发展的“三个专”运作模式,由南三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全面负责跟进申报相关工作。
未来,佛山枢纽将继续依托一汽大众专用线和佛山发达的制造业基础,通过构建“1个平台+3大功能分区”的服务体系,规划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海关口岸查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物流信息交易及商业配套中心三个核心功能区,积极申请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生产服务业(国际物流)功能区,助力佛山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区域内、跨区域物流活动规模化组织能力和效率,支撑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形成立足佛山、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智慧物流产业基地。
整合物流服务资源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通过佛山枢纽的建设,将有利于南海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智慧物流枢纽城的机遇,全方位加快推动南海区乃至佛山市由传统物流型产业向现代智慧物流型产业转型升级,为佛山制造对接全球大市场提供便捷通道。
佛山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我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商贸市场规模双双超过万亿,拥有数万家参与全球供应链中高端竞争的领军企业。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佛山迫切需要深度融入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尽快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佛山枢纽是《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与建设规划》赋予佛山南海的重要战略使命和发展任务。建设佛山枢纽,是区域依托国内强大消费需求和先进制造业体系、深度融入全球先进制造业物流服务网络、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迫切需求,是优化配置全球产业资源、培育枢纽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辐射能级、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物流运营组织变革、实现降本增效、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迈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的有效路径,对佛山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推动大湾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不但拥有雄厚的基础条件,而且拥有巨大制造、商贸产业优势和强劲物流需求。
佛山枢纽将加快融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物流大通道。
2019年,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51.02亿元,进入万亿GDP俱乐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2万亿元,全国省区排名第六;商贸市场交易额超万亿;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一半。佛山是全国最大的铝合金型材生产基地、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家具生产基地、家电生产基地、钢材现货物流集散地,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工业体系完整健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持续领跑粤港澳大湾区,机械装备、泛家居等优势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并不断焕发新活力。
规模庞大的实体经济和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商贸流通业,为佛山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增长空间。2019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3万亿元,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超过1.5万亿元,公路、水运共完成货运量3.3亿吨,货物周转量336.53亿吨公里。物流多式联运快速发展,物流业态不断丰富,拥有数十家规模全国领先的专业交易市场。
未来,随着佛山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将对现有物流服务体系的枢纽能力、运营效率、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通过佛山枢纽的建设,南海将为佛山制造链接大市场提升更便捷的物流通道。包括整合区域铁路专用线、专业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广泛利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可以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物流规模化水平;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设施设备与佛山枢纽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智慧物流在提高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搭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实现协同发展,完善物流供应链体系,支撑制造业加快升级。
链接国内外大市场
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佛山枢纽成功被授予“国家物流枢纽”牌匾,还将助力国家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打造新物流大通道,已经成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发力点。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降低物流成本与新基建相结合,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园区等融合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
通过佛山枢纽建设,南海将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全方位对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依托佛山枢纽的物流联动网络和产业辐射网络,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沿海港口等地区的国家物流枢纽联动,优化运输组织,开行更多常态化货运班列,扩大铁路干线运输规模,提升物流通道效能,推动生产要素加快流动,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形成东西相互促进、南北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扩大佛山制造在全国的辐射影响范围,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通过佛山枢纽的建设,南海还将进一步提升枢纽物流组织平台、金融平台、创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面向国际的服务能力,构建起联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供应链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地区的业务联动,推动区域与全球重要物流枢纽、能源与原材料产地、制造业基地、贸易中心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计划未来3-5年,基本建立支撑“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国际国内物流体系基本实现联动协同,生产制造和国际物流实现深度融合,国际供应链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为粤港澳地区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供有力支撑。
【撰文】孙景锋 周子健 邵景亮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