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药方:香格里拉秘境拔“贫根”|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南方日报


披着原始森林的高山连绵起伏,越野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上升。来到一个海拔近3000米的山坳时,一块写着“中国木里药王谷·党参园”的大牌子在山林间显得分外醒目。

刘霞步入牌子背后的田地,在看似杂草丛的一片绿植中牵起一根近一米长的藤蔓,她麻利地用手扒开藤蔓根部的泥土,米黄色、手指粗细的根很快就露了出来。“这就是党参。”她说。

这里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乔瓦镇锄头湾村树珠组,刘霞是锄头湾村的农技员。她拔出的党参正是佛山高明援派干部为木里脱贫开出的“药方”。  近一个世纪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以木里为背景,写出了经典文学名著《消失的地平线》,“香格里拉”一词从此闻名于世,成为万众争寻的世外桃源。

今天,在高明的“对症下药”下,木里的地平线没有消失,正在消失的是延续了千百年的贫困。

兴产之“方”

“山路弯曲地穿过冷杉和栎树形成的森林,多种杜鹃散布在密林深处,还有隐现在树丛里的牡丹花和报春花,真使得这里像是一个上帝浏览的花园……”美国探险家约瑟夫·爱弗·洛克上世纪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段文字,展现了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绝美。 木里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木里”一词,在藏语里是美丽、辽阔、深远的意思。虽然位于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不过,与美丽的名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木里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被确定为深度贫困县。而种植中草药正是拔除木里“贫根”的一剂“良方”。

2018年,由佛山援建的党参园选址日照时间长、年温差小的锄头湾村,目前已有250亩党参连片种植示范片。排除干旱影响,亩产干品可达350斤,按照每公斤合同保护价60元计算,亩产经济效益可达10500元。与原先种植土豆、玉米300—400元/亩的产值相比,村民们的收入足足增长了二三十倍。

党参只是木里药王谷里的一种中药材。在木里中草药苗木种植示范基地里,重楼、黄精、川贝母、金银花、牛膝、龙胆草、红景天、羌活、白芨、菖蒲、岩白菜等中草药在塑料薄膜大棚里茁壮成长。

连绵的深山老林,既是对人类生存的考验,也是大自然的馈赠。被收录进药典的中草药有2000多种,其中近一半都能在木里的大山里找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高明的援派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把木里蕴藏的宝藏发掘出来,以药王谷项目为“药方”,拔除木里的“贫根”。

木里药王谷党参园。盛正挺 摄

木里药王谷党参园。盛正挺 摄

木里县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1470米,巨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一山四季”的立体气候。这样的环境对人的生存、生产不利,却有利于中药材形成良好的药性。

以党参为例,经检测,去年木里出产党参的药性比东北地区高出1.8倍。鉴于此,收购商还主动上浮了收购价格。

看好当地优越的中药材发展条件,山西振东道地药材种植科技公司2018年起在木里建设了党参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当地群众提供种子和技术,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木里的中药材供不应求,我们与木里因药材收购结缘,并拓展到产销一体化环节。”该公司总经理李军说,在木里建设党参种植基地一是看中当地的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二是想带动当地更多群众脱贫致富,为脱贫攻坚出一分力。

越来越多的中药材收购商慕名而来,也让高明援派干部意识到背后的发展机遇。

“我们的思路是以‘药王谷’为龙头,打造木里的中药材产业体系。”佛山市高明区委常委、驻木里工作小组组长,挂任木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胡安泉说。

如今,在佛山的对口帮扶下,木里27个乡镇都开辟了各自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例如,佛山向木里博窝乡提供援助资金13万元,在当地新建了一个丁央贝母育种基地;在乔瓦镇投入80万元用于新建中药材育苗示范基地。

一个产业的兴起,往往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药王谷除了带动木里的山地增加了经济效益外,还拉动了当地的就业。木里现有中草药种植基地约3490亩,每亩至少需要2人进行除草等维护工作,这就带动了约7000人就近就业。按木里常住人口近14万计算,药王谷已帮助5%的当地群众实现就业。

胡安泉(右)在党参园查看中草药生长情况。盛正挺 摄

胡安泉(右)在党参园查看中草药生长情况。盛正挺 摄

“有了这个党参基地,我们村民可以在村子里帮忙施肥、洒水和维护,不用出去打工就可以在家乡挣钱了。”锄头湾村村民吕正清说。

按照计划,木里将以药王谷为龙头项目,打造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药物(药王谷)、礼物(文化旅游产品)为一体的四大主题产业链,进一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转念之“法”

马上就到周末了,在木里县城上学的18岁彝族少女马伍呷,又要步行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家帮妈妈干活了。不过,只要能上学,这点苦在马伍呷看来算不了什么。

马伍呷和母亲车且阿木一起住在锄头湾村公里店组,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父亲在她幼年时就去世了,母亲体弱多病,姐姐早几年就中断学业嫁为人妇。当地把这个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照顾家庭,马伍呷曾一度休学两年。

胡安泉知道情况后,不仅帮这对母女修缮了房子,还私人资助1万元,让车且阿木买进饲料,养起了30多只鸡和2头猪。再加上种植核桃、花椒等收入,这个家庭顺利脱贫,马伍呷也重新回到了课堂。

“我想考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后回来当老师,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马伍呷说。

“教育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作为广东省派驻凉山州的第一批驻县县领导,胡安泉来到木里的第二年就狠抓教育。他自身就是寒门苦读出来的研究生,对知识改变命运有更深的体会。到木里两年多,他个人资助的贫困学生已有15人。

木里贫困面宽、量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思想观念落后、受教育水平低下。因而在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过程中,高明对木里教育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走进高明援建的红科中学,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显示屏、电脑等电教设备,音体美功能室、塑胶跑道、注塑球场等设施样样齐全,学校食堂每顿的免费营养餐都有两菜一汤和饭后水果。部分配置甚至超过了高明乃至佛山的学校。佛山援建的红科中学。盛正挺 摄

佛山援建的红科中学。盛正挺 摄

“教育是百年大计,要建就要按照现在最好的标准建设。”高明援派干部、挂任木里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蒋中玉说,高明在木里援建了李子坪幼儿园、李子坪小学、红科中学。“这一干,就包含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而且都成为了当地的标杆。”

为了提升本地教师素养,高明促成了区实验中学、沧江中学、沧中附小、高明一中4所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学校与木里学校结对子。结对学校每年互派教师,通过实地教学、听课教研、座谈等方式,交流教学心得,提升教学水平。两年来,高明结对学校已派遣柔性支援教师近50人次,约占结对学校教师的10%,并每年派遣紧缺专业的骨干教师2人,来木里学校支教1年。

如果说学校教育重在转变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让知识改变命运在木里结出更多硕果,那么,劳务协作则是针对成年劳动力开出的转念“药方”,越来越多木里人主动走出大山,拥抱外部的世界。

9月18日,在木里民族文化广场举行的高明企业招聘会上,20岁的藏族小伙杜基扎西认真地查看着用工岗位的需求。他曾经在东莞实习过半年,很喜欢广东,所以特地向公司请假来参加招聘会。“身边的同龄人有一些也外出打工了,我也想趁年轻多出去闯一闯,开阔自己的眼界。”他说。

“80后”木里女子廖德春的经历可以证明杜基扎西的想法是对的。她此前在珠三角工作了七八年,做过行政、人事、销售,去年在家里办起了作坊,培训了10名残疾人,把村民们当垃圾丢弃的牦牛角、羊毛等加工为精美的旅游手信,通过线上销售,生意正逐步起色。“我之所以能发现这个商机,把这个作坊做起来,完全得益于我在珠三角打拼的那几年学到的东西。”廖德春说。高明援派教师王海峰正在给木里的孩子们上课。盛正挺 摄

高明援派教师王海峰正在给木里的孩子们上课。盛正挺 摄

善治之“策”

每天晚上7时左右,音乐响起,锄头湾村村委会门口的文化坝子就热闹起来了,锅庄舞蹈队跳起广场舞。有些村民会跟着一起跳,有些村民则围在一旁观看,其乐融融。

文化坝子就是文化活动广场。在木里,文化坝子通常是一个村组的村民文体活动中心。

这个由30多名家庭妇女组成的锅庄舞蹈队,原先只是10多人的兴趣小组,没有统一的服装,也没有规范的组织。2018年,胡安泉为这支队伍置办了音箱、服装,鼓励她们把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带给村民。渐渐地,舞蹈队变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志愿服务队。

“平时我们舞蹈队成员经常在一起唠家常,了解哪家有困难,哪家需要帮扶等情况。然后第二天我们早早把家里的牲口喂好,就扛起红旗步行开展宣传入户服务。”锄头湾村妇联主席王乔米是锅庄舞蹈队的组织人。她说,舞蹈队不仅走家串户宣传扶贫攻坚、控辍保学、精神文明建设等政策,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土办法”。“比如在推进‘洁美家庭’活动的时候,有些家庭不愿打扫家里卫生,我们舞蹈队就动手帮他们干了。一次两次之后,他们自己就不好意思了,慢慢就开始主动打扫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层善治“药方”,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彰显出优越性。“让当地人做当地人的工作,避免了很多民族、文化、语言上的隔阂和冲突。”胡安泉说。

舞蹈队在文化坝子上欢乐起舞。盛正挺 摄

舞蹈队在文化坝子上欢乐起舞。盛正挺 摄

按照“党建引领、文群共建”的思路,高明的援派干部把佛山基层治理的经验输送到木里。如今,高明在木里援建了12个文化坝子,组建了2支30人组成的舞蹈宣传队,并通过党员包户结对子、志愿服务、党员上课等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榜样模范作用,带领舞蹈宣传队、农技服务队按照“先进带后进”的方式,“一对一”上门开展结对帮扶。

同时,高明援派干部充分利用舞蹈队宣传聚集效应,在文化坝子开展感恩教育、政策宣传、农技夜校等活动。此举将以前村干部骑车步行需要数日才能完成传达通知,变为现如今村民自发到文化坝子唱歌、跳舞、接受宣传教育。党建和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援建村村民的生活习惯,村民越发自觉自愿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中。

锄头湾村原本是木里的软弱涣散村,自从有了舞蹈宣传队和阅览室,各家各户开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婆娘们打牌的少了、跳舞的多了,老汉们睡懒觉的少了、看书的多了,邻里之间串门子多了,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示范村。

随着村委会建起了崭新的大楼,以及党组织、村委会的号召力增强,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愿意回村发展。这批有文化、有见识的年轻人有些成为了村委会的骨干力量,有些则成为了发家致富的带头人。“90后”的周文平专科学的化学、本科学的法律,原先在外面的企业工作,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势头后,去年毅然返乡进入村委会工作,如今已是村委会的年轻骨干。

“我们要留一个永不带走的‘先锋队’在这里。这样这里就有了自身长久的‘造血’机制。”胡安泉说。

■数读协作

近年来,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共援助木里县财政资金1.562046亿元,涉及64个项目。截至目前,高明区企业、社会组织向木里县捐助58笔共计971.775382万元已经全部到位。

高明区通过党政领导带企业到木里调研对接的方式,组织企业到木里实地考察、落户、注册公司,目前共有5家企业落地,援建扶贫车间10间。

从2018年开始截至目前,木里向高明劳务输出共计输送971人,其中建卡户692人。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2196.4万元,援建牦牛坪乡、后所乡安置点,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11户、943人。

2018年至今,通过消费扶贫和开通电商平台,木里县销往广东的农特产品共642.8万元。

【南方日报记者】盛正挺 叶能军

【通讯员】颜艳芬 杜广辉

●相关阅读

胡安泉:下乡如同“玩命”,摘帽更要“造血”|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编辑 杨晖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