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泉:下乡如同“玩命”,摘帽更要“造血”|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南方日报

2018年5月,年过五旬的胡安泉受组织委派来到木里开展扶贫工作,成为佛山派驻凉山州年纪最大的扶贫干部。两年多来,胡安泉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寻“贫根”找“药方”,不仅探索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建立了产业发展体系,而且用教育、培训、劳务协作等方式转变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他把珠三角干部的工作经验和理念带到了木里,为当地形成长效“造血”机制奠定了基础。

随着产业帮扶、人才帮扶、民生帮扶等深入推进,地处凉山州西北部、离州府最远的古老藏乡木里发生了巨变。今年2月,木里县以摘帽县群众满意度第一的成绩成功摘掉“穷帽子”。

这里面有当地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也有对口帮扶地区的倾力援助。作为区级对口帮扶单位,高明区坚持“木里所需、高明所能”原则,在产业、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下苦工、出实招,着力解决地方发展和民生的痛点、难点,用高明实践诠释了用心、用情、用力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胡安泉(右)与村民聊天。盛正挺 摄

胡安泉(右)与村民聊天。盛正挺 摄

南方日报:木里的“贫根”是什么?

胡安泉:木里的贫困首先在困,它的交通不行。木里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但是出不去,外面的人也很难进来。我们这几年修的路的长度是木里县解放以来修的路的44倍。

其次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木里处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很多是垂直山脉,海拔又高,不适合很多农作物的生长。

第三是观念束缚,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缺少与外界联系。

南方日报:为什么以药王谷为龙头在木里构建产业发展体系?

胡安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地一定要有一个支点。木里海拔落差大,呈现立体性气候特征,本身就出产很多药材,这构成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直接在绿水青山上做药材,一方面药材可以形成产业,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生态。

地方发展的思路很重要,我们不仅要把眼前的东西做起来,还要有长远的经济发展思路,特别是把东部地区好的发展理念带进来,这个对当地的改变才是长远的。

南方日报:到木里扶贫两年多,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胡安泉:开展扶贫协作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开动脑子。有一句话说得好,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深的感情。我走遍了木里的山山水水,这里下乡都跟“玩命”一样,随时遭遇泥石流、塌方、飞石等危险。不过,看到当地村民生活的改变,看到他们的笑容,所有的艰辛就很值得。很多村民对我的称呼是“我们家的胡常委”,如此亲切的称呼,让我感到特别的幸福和满足。

南方日报:扶贫派驻有时间期限,对后续有什么期望?

胡安泉:希望这几年形成的产业体系能够持续下去,高明与木里两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在产业这块,木里药王谷可以作为种养基地,佛山拥有信息、资本、市场,两者可以建立一种联系。例如,木里是不是可以作为高明的一块“飞地经济”?把各自的优势发挥起来,继续保持联系,为木里脱贫后的乡村振兴、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一种长效“造血”机制。

【南方日报记者】盛正挺 叶能军

【通讯员】颜艳芬 杜广辉

●相关阅读

木里药方:香格里拉秘境拔“贫根”|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编辑 杨晖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