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惠州加快发展“2+1”现代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2+1”现代产业集群中的“2”是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这是惠州的两大支柱产业,而其中的“1”是生命健康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面临着如何做大做强做优的问题。
4月28日,惠州全市卫生健康会议召开,与会人士围绕“怎样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什么样的生命健康产业,更好推动惠州‘2+1’现代产业深度融合”这一主题,讲问题、找不足、谋对策,想新招出实招,纷纷踊跃发言,掀起了一场思想碰撞的“头脑风暴”。(报道链接:李贻伟刘吉参加的这场“头脑风暴”,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破题”)
“推动服务更优、品牌更响、制造更强、配置更活,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和生命健康产业,让惠州老百姓更健康、更幸福。”“我们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地道南药在惠州。”……一条条务实的建议,一个个新颖的观点,让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信心越来越充足。
关键词:服务
努力实现“重病不出市,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
市政协主席林惜文建议,惠州要积极研究破解医疗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标准规范等问题,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建设健康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患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等互动。
副市长陈高燕表示,要深刻吸取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教训,建“高地”,补短板,以市中心人民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为依托,建设粤东区域医疗“高地”;通过紧密型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努力实现“重病不出市,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
大亚湾区委书记范志益建议,推动市级、县(区)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下沉,满足群众卫生健康需求。
社区医生上门为居民服务。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钟亮建议,惠州山海旅游资源、中医药资源丰富,可以重点围绕“一湾、一区、一带”,打造惠州特色康养文化、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和运动休闲示范区。
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刘庆荣称,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迫在眉睫的是建设一所涵盖重大急性传染病应急救治、慢性疑难疾病临床治疗、公共卫生防治技术研究等重点功能的市级公共卫生医院,提升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市中心人民医院院长纪燕琴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强医疗科研的投入,推进“惠州市医学研究院”的成立,为惠州市多发病、常见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支撑。
惠东县白花镇卫生院的医生检查产妇身体情况。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关键词:制造
打通石化产品到医药产品的产业链
市政协主席林惜文表示,要依托“2”产业的良好基础,积极发展化学制药、生物医药、医疗辅料和医疗器械、医用设备制造、可穿戴设备等产业。
市委常委、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刘小军表示,当前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产业规划。立足全市,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谋划惠州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全产业链;二是研究制定大健康产业项目的“招商图谱”,实行精准招商;三是政策导向。鼓励扶持大健康产业项目入园入区。
副市长余金富称,科技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加速器。要树立科技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各地医药产业优势,用好各级支持政策,不断提升医药发展科技水平。要更好发挥科技对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延长医药企业的产业链,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大亚湾区委书记范志益建议,可依托大亚湾石化区原料优势,打通石化产品到医药产品产业链,在惠东白花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化学制药、医用材料专业园,发展医用材料、原料药制造和制剂制造等产业。
仲恺高新区委书记吴献民认为,仲恺将依托现有基础,规划建设中德医疗产业园,引进更多优质医疗设备及器械企业,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既有优势,推动高新科技与医疗器械产业融合发展。
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称,惠城区将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金山新城、东江湾千亿产业园平台,立足于中心区医疗资源集中、人才密集、交通便利、土地价值高的优势,重点发展医疗康养、医药研发、医疗器械、中草药种植等产业,努力成为惠州生命健康产业重要支撑点。
博罗县中医院的引进自动打包中药汤剂设备。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惠东县委书记郭武飘称,惠东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谋划大健康产业发展。包括利用惠州惠东新材料产业园资源优势,探索发展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医护用品等医药制造业;发挥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优势,探索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产业,谋划打造国际海洋糖类药物联合中心;大力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休闲运动等体育产业等。
市科技局局长黄育勋表示,本月初,省科技厅等部门明确提出“支持惠州打造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中心”,建议惠州以“两大科学装置”和先进能源省实验室建设为平台,包括利用“重离子治癌小型化项目”治疗癌症以及开展“同位素治癌关键技术及装置研究”。
关键词:机制
盘足、管好、用活编制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亦军表示,惠州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员配备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调剂或预留了充裕的编制,从全市来看,很多编制还没有盘足、管好、用活。涉及到医疗机构,要加快推进市直公立医院员额制试点;扩大公立医院自主权;探索以医联体统筹人员使用的具体办法,推进基层卫生人才或骨干力量县管镇用、镇管村用等。
医生在煮中药。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市教育局局长袁清山建议,卫健部门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学校“卫健副校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公立医院与辖区内学校结对的方式,由公立医院派驻校医到学校,与学校共建校医室(或门诊部),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可以服务附近群众。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袁贵平表示,将大力支撑保障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资源,密切配合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从优化规划编制和资源配置着手,加强基础资源的精准投放和配置,利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契机进一步优化医疗大健康产业的空间布局,引导医疗卫生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
关键词:生产
将完善全市中药材产业布局规划
博罗县委书记陈国煌表示,博罗县委、县政府坚持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发展新增长极来打造。博罗突破县一级的产业发展格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同建设集基因科研、优种育种等于一体的岭南药用植物园项目。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正在博罗筹备成立。
惠州市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图为博罗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内的中医药种植园。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表示,龙门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有资源、有条件,具备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将从健康服务、健康食品、健康制造着手,全力建设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晓文称,将进一步完善全市中药材产业布局规划,以省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政策为抓手,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中药材种植、深加工,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支持惠州中药材产业发展。
市林业局局长陈国强建议,市里成立工作专班,抽调专业人才,拟制全市中药材种植和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发展项目,打造惠州道地中药材和精品森林旅游康养项目,推动落实落地。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吴欣称,今后,我们将抓住目前香雪制药、华润三九、王老吉药业长期委托惠州药业生产其拳头产品、建立厂外车间及设立分厂的契机,全面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招大选强力度,努力争取大药企创新要素外溢,推进上述药企投资惠州。
【记者】罗锐
【通讯员】管春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